2020 高考 物理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理解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楼间距、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等现实应用问题。 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其地理意义。 明目标、知重点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
(1)含义: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2)变化特点: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 昼长夜短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特殊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黑夜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纬度越高,昼越短,冬半年 昼短夜长 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其他变化规律 (1)赤道终年昼夜等长。 (2)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三、五带的划分、四季更替 1.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 可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
(1)依据?
南、北极圈:一年中因为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 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的界线(2)具体划分
2020 高考 物理
五带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E南寒带 2.四季更替 (1)表现: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①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②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③春秋两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典型地区:地球公转使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
一、判断题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白昼一定最长。( ) 2.昼变长、夜变短等于昼长夜短。( )
3.同一条纬线上在同一天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相同。( )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
5.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A.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C.南半球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D.北半球
范围 北极圈以北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南极圈以南 特征 气候极为寒冷 四季更替明显 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四季更替明显 气候极为寒冷 解析:选B。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7.太阳直射点所在地( )
2020 高考 物理
A.昼最长夜最短 C.昼夜等长
B.太阳高度最大 D.昼长夜短
解析:选B。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就昼夜长短而言,除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相反的半球昼短夜长。就太阳高度而言,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最大,为90°。
8.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B.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C.冬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D.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解析:选B。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9.下列关于四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的 B.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中纬度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
D.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短的季节
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