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人工培养或宿主体内生长条件下可观察到并绘制出来 B、 调整期一般为24h C、 对数期的细胞适合用于研究细菌生理 D、 细菌产生外毒素一般在衰亡期
28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几种成分中,其含量变化最呈密切相关性的是( )。 A . DNA 与 RNA B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C . DNA 与组蛋白 D . RNA 与非组蛋白 29 .杀灭芽胞的最可靠方法是 ( )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紫外线照射法 C .干燥法 D .70 %乙醇处理 30 .病原菌都是( )。
A .嗜酸性菌 B .嗜碱性菌 C .嗜温性菌 D .嗜热性菌 31 .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肉眼可见 B 由大量不同细胞组成 C .一般经 18 ~24h 培养即可形成 D .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32 .下列非细胞型微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能有囊膜、刺突等保护性结构,但没有典型细胞结构 B .可能含有核酸复制酶,但无产生能量的酶 C.核酸成分同时包括 DNA 和 RNA D.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33 .细菌的荚膜( )。
A .化学成分都是多糖 B .具有保护作用,失去荚膜可导致细胞死亡 C .可增强病原菌的致病力。 D .其产生与环境条件无关
34 . 1 mol 乙醇彻底氧化产生CO2,将释放出 326 千卡的能量,而 1 mol 醋酸彻底氧化产生CO2 ,只释放269千卡能量。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醇燃点低,醋酸燃点高
B .细胞一般可以利用乙醇作能源,不能利用醋酸作能源 C .乙醇分子中的碳素氧化程度低于醋酸 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醋酸
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CO2,其一系列酶促反应简述如下:
分析上述系列酶促反应,回答35、36、37题 :
200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联赛试卷 第 5 页 共 24 页
35 .每转变lmol 葡萄糖, ATP的变化是( )
A .合成2mol ,水解2mol B .合成 4mol,水解 4mol C .合成2mol ,水解4mol D .合成 4mol,水解 2mol
36 ,在整个酶促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真正发生氧化的步骤是( ) A . ① B . ② C . ④ D .⑤
37 .在整个酶促反应中,电子的传递是( )。 A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经辅酶 I 传递至乙醛
B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传递至氧化型辅酶 I ,积累还原型辅酶 I C .在 NAD+ ,和 NADH2之间流动 D .由 NADH2 传递至O2,产生 H2O
38 .氧化磷酸化( I )底物水平磷酸化(Ⅱ)、光合磷酸化(Ⅲ)都产生 ATP , 但高能磷酸键形成的能量分别来自( )。
A . I --------O2 , Ⅱ-------高能磷酸化合物,Ⅲ--------光能 B .Ⅰ和Ⅱ-------有机化合物,Ⅲ--------中心色素 C . I 和Ⅲ-------高能电子,Ⅱ― 高能磷酸化合物。
D .Ⅰ------高能电子受体, Ⅱ--------高能磷酸化合物, Ⅲ一一高能色素分子
39 .要用某种细菌生产一种酶。但该细菌的野生型酶的合成受其终产物 x 的阻遏。将经过诱导处理的细菌放在下列哪一种培养基中,能有效地筛选出可以大量地组成型合成该酶的突变菌株? ( )
A .基本培养基 B .添加天然阻遏物 x 的培养基 C.添加阻遏物的类似物的培养基 D .添加最终产物 x 的前体的培养基
40 .用基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测试细胞数目,并在 a 、 b2点分别加入2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2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 a 点加入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的合成有阻遏 B .b点加入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 C .甲和乙 2 种酶都不是组成酶。
D .甲和乙 2 种酶的合成量能影响细菌繁殖
41 .DNA 在稀盐溶液中,给予一定的温度加热,将发生热变性,其过程如图所示。根据 DNA分子的特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00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联赛试卷 第 6 页 共 24 页
A .① 至 ② 过程象球蛋白的热变性一样具有很广温度范围 B .不同 DNA 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所以 ① 温度是相同的 C .在不断加热过程中 ② 只需很短时间即可发生 D.③ 过程不可逆
42 .温度系数Q10表示温度对生物生长或生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即温度每升高10℃ ,生长或生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例如,菜粉蝶的Q10如图所示。
43、判断植物茎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是否有叶 B .是否有节
C.是否有输导组织 D .是否有支持组织 44 .人体静脉中的血液( )
A .含二氧化碳,不含氧气 B.含比较多的二氧化碳,比较少的氧气 C .都是流向心脏的 D.都是来自组织细胞的
45 .耕地施用有机肥后,土壤要进行适当的疏松,才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N 素的含量。原因是( )。
A .加强植物根的有氧呼吸 B .加强有机肥的化学分解 C .加强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D.增加有机氮的溶解量
46 .在无菌条件下,将适量酵母放入装有适当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密封容器中, 40 ℃恒温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内的气压上升。导致气压上升的原因是( ) A . 酵母进行了有氧呼吸 B . 酵母进行了无氧呼吸
C . 酵母出芽生殖产生大量细胞
D 酵母大量死亡而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47、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时,如果缺乏高压灭菌锅这个设备,可以用间歇灭菌法进行灭菌。方法是常压下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常温,然后再煮沸、再冷却,如此反复几次。这种方法能够达到灭菌目的的原因是( )。 A.加温时间比高压灭菌法长. B.常压下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C.煮沸时,微生物营养体转变成芽袍
200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联赛试卷 第 7 页 共 24 页
D.冷却时,微生物芽孢转变成营养体
48.显微镜的操作规范是:先将显微镜对好光,然后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载玻片上的标本 ① ,接着,实验者一边注视着 ② ,一边按 ③ 方向转动 ④ ,使物镜接近标本,此时,用 ⑤ 观察视野,同时按 ⑥ 方向转动 ⑦ ,直到看清楚物象。请判断 ① 一 ⑦ 分别是: ( )
A .与光源成对角,载物台,上下,反光镜,右眼,上下,镜筒
B、正对目镜,目镜,顺时针,镜筒,左眼,逆时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C.反转放好,目镜,上下,镜筒,右眼,上下,镜筒;
正对通光孔,物镜,顺时针,粗准焦螺旋,左眼,逆时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49、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 DNA 不具有的特点是( )。 A .信息量少 B .基因数少 C .重复序列多 D .单个基因组
50 .植物叶片边缘有水滴渗出的现象称吐水。吐水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项生理现象无关? ( )
A .蒸腾作用强度 B .土壤溶液中的溶质被吸收的速率 C .以凯氏带为界的质外体内外两部分形成水势差。 D.质外体的溶质浓度与共质体溶质浓度形成浓度差
51.蒸腾系数反映植物在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同时,水分的散失速率。下列4种作物中,蒸腾系数最大的是( )。
A .大豆 B .玉米 C .甘蔗 D .高梁
52、缺水将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迅速下降。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是( ) A .缺乏H2O作原料 B 、缺乏CO2作原料 C .影响酶的活性 D、影响物质运输 53 .关于“苔藓植物”,下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因维管束不发达而植株矮小 B .因没有真正的叶结构而光合作用效率不高 C .因含有胚的结构而属于高等植物 D .因有真正的根而属于陆生植物 54 .配子体能够独立生活的一组植物是( )。
A .地钱、卷柏、石松 B .葫芦藓;桫椤、苏铁 C .银杏、刺柏、松: D.水稻、小麦、高粱
55 .某中学生进行以下实验: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 2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睡液和不稀释的唾液,再分别滴入 1 滴碘液, 37 ℃ 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 )。 A .证明睡液含有淀粉酶 B.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C .证明淀粉酶具有高效性 D .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56 .硝酸还原生理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这一生理过程与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无关? A .蛋白质、胺等含氮有机物难溶,硝化后易溶,有利于吸收 B .植物吸收铵态氮较硝态氮少得多
C .还原过程产生强毒性的亚硝酸,但亚硝酸不积累 D .产物 NH3 或 NH4+是氮素可被同化的形式
57 .绿色植物的光系统Ⅰ复合体和光系统Ⅱ复合体( ) A .分别是相对独立的光合功能单位 B .都由数百个叶绿素分子构成
C .分别只吸收 700nm 光波的光和68Onm 光波的光 D.通过膜结构联系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子传递
200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联赛试卷 第 8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