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五点:①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⑤在教学中要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结合。
(五)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反馈是指某一系统将信息输出后,将其作用的结果返回原系统,用以控制调节它所输出的信息,这一过程便称反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激励学习动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无反馈信息,其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有反馈信息的激励调节作用,好学生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其次,及时反馈的效果最好。
为使评价对学习动机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教育学生对评定抱正确态度;②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和及时;③赞许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④评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⑤评定要富于指导性和激励作用;⑥评定要注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点。
(六)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七)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八)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如:在课程开始时给学生,一个具有激发作用的理由;确切地告诉学生你想要他们做什么;使学生确定短期的学习目标;使用口头或书面表扬;公正地测验并评分;强调发现、好奇、探究和怀疑的价值;偶尔做一些令学生出其不意地事;促进求知的欲望;使用家庭生活的例证;独特地应用概念和原则;使学生应用他们以前写过的东西;使用游戏和模拟的方式;将竞争的吸引力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将任何可能导致学生不愉快的事情控制在最少的程度;了解学校和课堂的气氛。
45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四、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条件
首先,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次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第三,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最后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
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
一、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简答题)
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培养需要:①重视学生的有意注意:A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B培养学生自制力;②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师应做到:A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B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C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和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D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防止过渡疲劳。③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
1.概念: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在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名词解释) 2.如何提高感知教材的效果(填空题、简答题)
①正确应用直观教学: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语言直观。
②运用感知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A目的明确,感知越清晰;B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C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D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E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F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A观察力的品质及其在感知教材中的作用:目的性、
46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细微性。B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