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思的发展 1、反思与时代
①古代:爱智慧时代。人的经验反思,走出两条路:原子论、理念论。最终统一为唯心论,他们寻求万物的统一,必然逻辑的统一理念。
②中世纪:信仰的时代。由理念统一,必然走向信仰。哲学成为宗教婢女, ③文艺复兴:冒险的时代 ④17世纪:理性时代
统称为理性时代(用理性信仰代替了上帝)
⑤18世纪:启蒙时代 近代哲学是上帝人化过程,发现人的过程 ⑥19世纪:思想体系的时代
⑦20世纪:分析的时代(科学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转向:语言、生存论、实践转向。学院化、专业化、职业化、技术化的哲学。
⑧21世纪:体验的时代 2、反思与本体
反思的发展反映哲学在各个不同时代水平上对本体的反思。本体就是什么何以可能?重要的是何以可能的解释、根据。 ①古代:追问万物何以可能?不是世界何以可能。古代人面对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追问万物的始基、本原。古代本体发展两个思路:具体物质(原子)本体、理念本体论
②中世纪:世界何以可能(包括人在内)?理念本体合乎逻辑的变成上帝本体论。最终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
③近代:人何以可能?=启蒙何以可能?(17世纪,把理性视为一种真理的容器) 18世纪(理性能力,获得真理能力) ④德国古典:自由何以可能(19世纪,先天综合判断的能力;真善美何以可能)。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法国的革命德国的理论。
⑤马克思:人类的解放何以可能?实践本体论(推荐书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3、反思与经验
人最基本掌握世界方式是经验。反思经验:人类形成了超验的存在。反思超验:形成先验的存在。反思先验(构成现代哲学):科学主义思潮(诉诸于实验->批判狂妄的理性—>诉诸于科学)、人本本主义思潮(体验->批判冷酷的理性->诉诸于文化)、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抽象的理性->诉诸于人类历史)
古代哲学,反思经验,人类形成了超验的存在的知识。类概念解释经验对象;近代哲学就是反思超验,形成经验论、唯理论,可靠知识何以可能。德国古典哲学,获得了一个根本性的理解,反思超验就是反思普遍必然性何以可能?思想的客观性何以可能?(康德回答先天综合判断);20世纪现代哲学,反思先验,都是以批判黑格尔的哲学为起点的。科学主义批判黑格尔无人身狂妄理性、要求一种谦虚的理性,以科学限制哲学、改造哲学,变成科学哲学;人本主义批判黑格尔冷酷的理性,用丰富的人性代替冷酷的理性,也就是用文化的多样性代替哲学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黑格尔无人身理性—抽象的理性,用人的实践活动代替黑格尔抽象理性,实践理性本质上是人的历史活动。
4、反思与表征
哲学用以表征它自己的时代精神,用以表征那个何以可能根据的、本体的历史性的哲学命题。
第三章 超越常识
哲学反思最普遍的、最基本的就是对常识的反思。 一、解析常识
1、常识的含义:普通、平常、持久起作用的知识。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经验的产物,是人类在最实际的水平上和最广泛的基础上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一般文化环境的适应。
2、种类,知识分为两类:①经验性常识(知识)②超验性的理论(知识)。 经验性常识(知识)包括:生活常识、自然常识、政治常识。规范我们的生活。
3、常识特征:源于经验、适用于经验、囿于经验,依附于经验。常识以共同经验为内容的知识,每个时代常识蕴含科学和哲学。常识不允许你超越常识,否则被认为是疯子、离经叛道,;哲学首先批判和反思的对象——常识,并且超越常识,才能创新。
4、常识的作用:常识是每个健全的正常人普遍认同的,人人都在经验中分享常识、体验常识、重复常识、贡献新的常识。在常识概念框架中,人们从经验世界中得到了最广泛的相互理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最普遍的情感相互的沟通,人们的行为方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