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的交通】该段国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中国的区域差异】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水
11.【中国的农业】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A 10.D 11.D
【解析】9.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可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107国道线与陇海铁路线垂直,不能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故选A。
10.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不丰富;南部的湖北省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北部河北、河南省以旱地农业为主,小麦播种面积大;国道以西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建设难度大,路网密度小;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
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故选D。
11.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本身的习性有关,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不会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也不会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故选D。
【点睛】该题要求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节选)37.【西北地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答案】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需要从图中判断出该河流域的降水分布特点,北部支流多,降水多,冰雪融水多,然后结合该地所在区域,从降水来源方面分析其原因,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多。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地理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洋流】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答案】7.C
【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错;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错;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错。故选C。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7题。
16.【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B.②地有大雾出现 D.④地寒暖流交汇
17.【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答案】16.D 17.D
D.生产用水量大
【解析】16.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故选D。
17.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故选D。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自然界的水循环】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12.【自然界的水循环】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B 12.C
【解析】11.读图判断即可。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故选B。
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