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15中国地理地理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10.【中国的农业】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对;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内外流区和内流区,B不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不对;从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会有所变化,D不对。故选A。

10.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对。故选A。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019年海南卷)【南方地区】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镇位于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13.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答案】12.C 13.B

D.冰雹

【解析】12.结合材料“沿海小镇、第一缕阳光、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咬山,山抱屋”及图像材料中的大量“坡房顶”等信息,比较容易判断出该镇位于浙江省(或者结合我国大陆海岸线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为南方偏东省份)。故选C。

13.该镇位于浙江省,寒潮和冰雹较少,A、D项错误;石砌建筑仍然比较松散,几乎无法抵御泥石流,C项错误;该镇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而石砌建筑且依地势而建,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B项正确。故选B。

(2019年海南卷)【西北地区】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8题。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答案】16.D 17.D 18.B

【解析】16.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故选D。

17.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故选D。

18.从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等信息可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