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名词解释
1.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3.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简答题
1.人体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 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体液调节的特点各是什么?
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起作用快,调节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面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定,对人体自身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名词解释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细胞通过耗能过程实现的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
2.逆向转运(antiport):在继发性主动转运中,被转运的物质分子与Na扩散的方向相反,称为逆向转运。
3.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这类受体分子的膜内侧肽段具有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当膜外侧肽段与配体结合后就可激活内侧的蛋白激酶,起始跨膜信号转导。
4.兴奋的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组织在兴奋后的一段时期内,无论多大的刺激也不能使之发生兴奋,这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5.微终板电位(miniatureend plate potential,MEPP):由一个突触囊泡中的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6.肌肉的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不依赖于前、后负荷的,肌肉内在的收缩特性,称为肌肉的收缩能力。
7.兴奋性(excitability):组织细胞具有的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8.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物质跨膜转运所需的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Na+泵活动造成的膜外Na+的势能。 9.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当刺激时间和强度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通常简称阈值。
10.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间环节叫兴奋-收缩耦联。
11.局部兴奋:细胞受阈下刺激时,在局部产生的微小去极化。
12.极化(polarization):细胞在安静时(也即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稳定于某一数值,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的状态。 13.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
称为复极化。
14.前负荷(preload):肌肉在收缩前具有的负荷。
15.最适前负荷(optimal preload):肌肉可以产生最佳收缩效果的前负荷。
16.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在细胞内能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反应的酶类。
简答题
1.物质跨膜被动转运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1)单纯扩散:是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至低浓度被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如CO2和O2的扩散。
(2)易化扩散:是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低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被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由通道蛋白质组成跨膜水相通道,介导离子顺电位/浓度梯度迅速地跨膜移动。如K+、Na+、Ca2+、Cl-等顺电化学梯度的转运。其特点是通道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随细胞内、外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具有开放和关闭等不同的功能状态。根据决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