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园地原创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严禁转载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2.(2015·重庆文综·14)(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2分)

【考点】(1)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秦始皇焚书坑儒

【解析】(1)第一小问要求,材料一?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可得出刘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儿子应该多读书;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得出秦焚书主张自己读书无益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思项,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第三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说明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政策,意在加强在思想领域的控制。

【答案】(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4分) 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2分) 表现:焚书坑儒。(2分)

3.(2015·江苏单科·21)(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

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第29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解析】(1)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得出充分保留传统,据材料一?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得出合理选官,据材料一?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得出实行德政,据材料一?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第二小问制度,据材料一?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4分)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分) 4.(2014·江苏单科·21)(14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

第30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削弱相权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可归纳为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从?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可归纳为让宰相参与议政、奏事;从?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可以归纳为大臣之间相互诘难辩论。

(2)结合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和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具体职责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答。

(4)第一小问结合古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三则材料,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得出策略为分散权力,权力制衡;第二小问结合皇帝制度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作答。

【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原则:皇权至上。

5.(2014·福建文综·38)(3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分)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第31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严禁转载 【解析】(1)从材料一?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说明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6.(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 郡县制度 尊儒制度 图15 科举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解析】(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

第32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