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答案】B

12.(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

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 、 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009年题组

1.(2009·全国文综一·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 A.南方经济的影响 C.北方文化的衰落

B.统治集团的更替 D.民族融合的结果

【解析】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 【答案】B

2.(2009·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此题目考查文史常识中时间世纪的表述。一个世纪100年,第1个世纪百位数为零,第2个世纪百位数为1,依此类推,所以计算世纪要在公元年数中的百位数加1,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离我们现在较近的几年故是该世纪晚期。 【答案】D

3.(2009·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颁布附益之法 C.推行募兵制度

B.设置转运使 D.实施行省制度

第21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解析】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 【答案】B

4.(2009·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臵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5.(2009·江苏单科·1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答案】C

6.(2009·海南单科·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答案】B

7.(2009·海南单科·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解析】A项创自商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C

9.(2009·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第22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解析】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 【答案】D

10.(2009·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

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解析】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④为郡县制,应为秦朝 ,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 【答案】A

2008年题组 1.(2008·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2.(2008·上海单科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三藩之乱

【解析】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 【答案】C

3.(2008·上海单科A组·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第23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A. 西汉 B. 隋朝 严禁转载 C. 宋朝 D. 清朝 【解析】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 【答案】C

4.(2008·海南单科·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C. 唐朝的节度使

B. 汉朝的刺史 D. 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秦朝的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臵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宰相之下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 【答案】D

5.(200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判”是宋始设的地方官,监督知州,与其相互牵制。 【答案】D

6.(2008·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答案】A

7.(2008·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

第24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