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原创其他答案 严禁转载 (2)答案l:能全面权衡科举制对中央集权带来的利弊,对决策作出合理解释。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
答案2: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 其他答案。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
14.(2012·全国大纲卷·39)(6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臵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
第41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严禁转载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二 图6示意灵渠位置。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
(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解析】第(1)问“刘邦称帝之后,遂封赵佗为南越王”实际上承认了它的半独立姿态,到吕后、汉文帝时期,双方多次交战,汉朝无力解决,再到汉武帝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最终在制度上得到解决。第(2)问西汉平定南越在当时结束了南越分裂,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设立郡县加强了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