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各地刘姓分支介绍

武平大田乡刘氏:

武平大田乡刘始属于客家刘氏十四大房中的第二房,以刘明盛为迁大田开基始祖。 据福建武平《刘氏族谱》(续篇)记载,大田刘氏始祖刘明盛,是客家刘氏中代大始祖刘开七的第6代孙,刘巨泉的第曾孙。刘开七生刘广传,刘广传生刘巨泉,刘巨泉生子刘万四郎,刘万四郎居广东镇平(今为蕉岭),生子刘文一。刘文一生4子:刘明一、刘明二、刘明三、刘明四。其中,刘明三又名刘明盛,又自广东蕉岭迁居福建武平大田立业开基。 族谱所记大田刘氏世系如下:

刘开七→刘广传→刘巨泉→刘万四郎→刘文一→1刘明盛→2刘文辉→3刘祥→4刘廷策→5刘国旺→6刘子福→7刘德成→8刘邦汉→9刘恒文→10刘庆兴→11刘湘元→12刘玉明→13刘献香→14刘英堂→15刘荣照、刘华照。

其中,第9世刘恒文,少怀大志,壮年时携妻赖氏渡海赴台湾,后定居于台湾大甲开基。谱称刘恒文\笃志贸易耕田,自创田产数千亩\。刘恒文与夫人赖氏均葬在台湾,他们共生有3个儿子:刘始兴、刘锡兴、刘庆兴。刘恒文迁居台湾后,因怀念桑梓,特命小儿子刘庆兴自台湾返回武平大田居住,以守先人坟墓,而他的长子刘始兴和次子刘庆兴则均留在台湾大甲守业,他们的后裔成为今日台湾刘氏的一支。 武平桃溪刘氏

武平桃溪刘氏形成于元朝,来自江西,以刘兴汉为自赣入闽开基始祖,以客家大始祖刘祥为远祖。

据刘美榕先生提供的1989年福建武平、上杭、汀州3县联修《刘氏族谱》记载,武平桃溪刘氏开基始祖刘兴汉,号百九郎,原籍江西瑞金墉背村。刘兴汉是客家中代大始祖刘祥的后代,自刘祥到刘兴汉的传递世系是:刘祥→刘天锡→刘沭→刘龙图→刘任→刘若远→刘尚→刘参常→刘德洪→刘月清→刘梅→刘富山→刘福高→刘文平→刘瓒→刘源远→刘诏→刘宗臣→刘贵盛→刘泷→刘可珍→刘汝忠→刘齐贤→刘兴汉。 大约在元朝时,刘兴汉又自自瑞金迁至福建武平桃地镯树下开基立业。刘兴汉的后裔世代居住在武平,现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兴汉的第19代。现将该支刘氏传递世系开列如下: 1刘兴汉(百九郎)→2刘仲九→3刘满弟→4刘福崇→5刘显→6刘广荣→7刘文昊→8刘乾勋→9刘睦→10刘廷仲→11刘见霁→12刘上达→13刘福彬→14刘太奎→15刘子正→16刘登庸→17刘立长→18刘腾元→19刘万昌。 3.4 安徽刘氏

安徽凤阳大刘庄刘氏

据1988年安徽《凤阳刘氏族谱》记载,安徽凤阳刘氏属于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一派。这支派的远祖是刘向的儿子,刘歆的兄弟,但名字是什么、排行属几,现都已不可知。刘氏是什么时候从彭城迁到安徽凤阳来的,早期传递世系,现在也不知道了。现在可知的凤阳刘氏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之前,家境非常贫苦,他母亲死后,竟然无地可以安下。当时与朱家相邻的刘氏祖先刘继祖见朱家可怜,就让朱元璋将母亲葬在刘家的士地上。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把刘家之地全部征收以作他母亲的皇陵,而将刘氏全部迁到他乡。刘氏族人分迁到各地,形成许多支派。其中有一个名叫刘恭的祖先,携家室迁居到凤阳东南约60华里大刘庄居住,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形成凤阳大刘庄刘氏。为了不忘故乡,这支刘氏家族在族谱上都标明\由皇陵迁\或\明陵迁引\。据说,明代时,朱元璋为了报答刘氏族人的让地之恩,下令凡由\明陵\迁出的刘氏家族,所耕之地都可免交国税。 凤阳刘楼刘氏开基始祖刘恭生子刘显,刘显生子刘惠畴,刘惠畴生子刘伟,刘伟生子刘烈,刘烈生子刘贞明,刘贞明生子刘静安、刘静思。刘静思生子刘迁,刘迁生3子:刘继先、刘继俊、刘继芳,此为刘氏第九世。凤阳刘楼刘氏九世孙刘继先兄弟3人的后裔子孙,就形成

9

这支刘氏家族的三大房。到今天,凤阳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恭的第24代\兴\字辈。 安徽潜山刘氏:

据乾隆四年(1739年)刘士进《纂修集成宗谱源流序》记载,安徽潜山刘氏形成于元朝末年,来自江西彭泽,以刘寿二为来潜开基始祖。谱称,该支刘氏是唐朝著名将领刘巨容的后裔。刘巨容生子刘汾,刘汾居江西弋阳,生14子,均以\汉\字为派,分别是刘汉明、刘汉宗、刘汉端、刘汉派、刘汉兴、刘汉升、刘汉徒、刘汉广、刘汉匡、刘汉胜、刘汉吞、刘汉英、刘汉临、刘汉彬。其中,第八子刘汉广是赐进士出身,生子刘义员,初任将仕郎,后官到节度御前兵马使。刘义员后因受奸臣田令孜的迫害被贬职,后迁居彭泽竹垣坂,为彭泽竹垣坂刘氏开基始祖。刘义员生子刘珍,官至光禄大夫。刘珍生3子:长子刘茂尔,银清光禄大夫、工部尚书;次子刘茂禹,宋朝进士,由刑部侍郎升兵部尚书;三子刘茂瑛,刑部侍郎。刘茂禹自彭泽竹垣坂迁居鼓楼山,为鼓楼刘氏开基始祖。刘茂禹的后裔族人500多口聚族而居,族人团结如亲兄弟,当地人们称之为\五百口刘氏\,朝廷也旌表为义门。刘茂禹的小儿子叫刘魁伍,官任御前兵马使,生4子:长子刘宏,宋朝进士,官任兵部尚书;次子刘溥,官任大理寺卿;三子刘洞;四子刘澜,官任池州太守。其中,老三刘洞又由鼓楼山迁尚潦洪内水西庄,成为彭泽水西庄刘氏开基始祖。刘洞生子刘玉耀,刘玉耀官任南安经历,生1子:刘垫。刘垫生2子:长子刘宸,中乡进士,官任文林郎;次子刘寰,任枢密使。刘宸的曾孙名叫刘千四,官任知禄。刘千四的孙子名叫刘胜二,元朝时太学生。刘胜二生子刘寿二。 当元朝末年,江西彭泽一带因徐寿辉起事而战乱不堪,刘寿二于是率领家人由江从河而上,避乱于太湖白沙。一日,当刘寿二游览潜山时,在潜阳沙村发现一块刻有\天下太平\四字的麻石。刘寿二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放弃太湖白沙而迁居潜阳沙村。刘寿二叫他的第四个儿子入赘沙村汪氏当上门女婿,而他自己则由沙村迁上青石门山。刘寿二娶夫人赵氏、何氏,共生7个儿子:刘福一,迁居潜山县城北门彰法山,与范姓联婚;刘福二,迁居潜城东汴李家湾,与李姓结婚;刘福三,迁居北厢,与黄姓结婚;刘福四居沙村即居沙村者;刘福五奉父命返回太湖白沙太平庄,与朱氏结婚;刘福六与父母同居石门山;刘福七则奉父命返回江西彭泽水西庄老家守墓。刘寿二公6个迁居潜山的儿子,后裔都非常兴旺,形成安徽潜山刘氏6大房。据记载,长房刘福一公的后裔,在明朝有刘尚志,状元;刘若宰,进士;在清朝有翰林刘余谟、解元刘辉祖。二房刘福二公的后裔,在明朝有刘源清,官任副总兵;刘道亨,兵江西司马;刘绶中,任河知县;刘天成,进士;在清朝有刘洁,武举人。三房刘福三的后裔,在明朝有刘永智,任裕州州同;刘子勇,甘州世袭指挥;刘长端,子勇忠义大夫;刘守忠,署知建德,守城而死;在清朝刘士义,恩赐孝廉大夫;刘辉,举人。四房刘福四的后裔,在清朝时有刘之翰,举人。六房刘福六的后裔,在清朝有刘沅,举人。

4.江苏刘氏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中华刘姓的摇篮。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此处特将江苏刘氏从华东地区刘姓中单独抽出作为一节向读者介绍。 丰县刘氏

汉皇故里刘氏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这里有一支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汉家祖先的陵墓,他们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

据(丰县)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刘恒心行生提供的《古丰刘氏族谱》和《汉祖流史》记载,汉皇故里刘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出自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之兄梁孝王刘武。本族以刘邦为一世始祖,以梁王刘武为分派祖,以刘武的第6代孙灵乡侯刘欣为回归丰县汉皇故里开

10

基始祖。

正史记载载,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梁孝王刘武生梁共王刘买,刘买生梁平王刘襄,刘襄生梁贞王刘毋伤,刘毋伤生梁敬王刘定国,刘定国生14个儿子。

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訢(族谱误作\刘欣\)封陵乡侯(族谱误作\灵乡侯\),从睢阳移居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陵乡侯刘訢在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削爵免为庶民,从此留在汉皇故里祭扫祖墓,专尽孝道。他的后裔到宋代有第45代孙刘运太,开始纂修汉皇故里刘氏的第一修族谱。后来,因金兵和蒙古相继入侵中原,古丰地区也战果纷飞,刘氏族人为避战乱,一度失散避乱南迁。后来战乱平息,一部分刘氏族人又重返故里,继续承担起守陵扫墓的责任。

汉皇故里刘氏堂号为\汉里堂\。历史上,汉皇故里刘氏曾5次撰修族谱:宋代第54代刘运太首修,明代第51代祖刘廷立二修,民国二十三年刘作检三修,1962年刘万邦四修,1995年刘恒心五修。

宋代刘运太创修族谱时,订立了24字的汉皇故里刘氏四言派诗:

\运继昌期,家修廷献。安兴基业,尊崇西汉。宗德万怀,应水泗玉。\

其中,\运\字派是刘邦的第45世。民国二十三年刘作相三修族谱时,又续订了如下16字的字派:

\本敬作法,恒念相承,远绍明训,恪守仪型。\

此字派与首次所颁字派相接,\本\字派为刘邦第69代。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

\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

汉皇故里刘氏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汉皇故里刘氏自汉高祖刘邦至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汉皇祖陵管里处主任刘恒心会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訢→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

丰县代庄刘氏:

丰县代庄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来自山西洪洞,以刘振元为入丰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本姓肇姓始祖,以刘向为本支分派始祖。

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0年丰县代庄《刘氏家谱》记载,本支刘氏开基始祖刘振元,原籍山西洪洞县,为了避水患兵乱,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自山西洪洞东迁入苏,先是迁入江苏徐州,后再迁来丰县,落籍丰县代庄刘楼。

11

刘振元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3代,人口约4000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主要分布在丰县刘楼、毛寨、戴庄和安徽省阜阳等地。

代庄刘氏堂号为\青藜堂\,历史上曾3次修谱。自开基始祖刘振元第4代到第43代,丰县代庄刘氏使用如下40字的派语:\世廷统兴,光大志鸿。永怀树泰,培茂常荣。遵守遗训,宗绪言修明。卫国保家,刚毅忠贞。承前启后,加庆升平。\

丰县刘家营刘氏:

本支刘氏形成于明朝初年,来自山西洪洞县,以刘顺为入丰开基始祖。

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4年丰县刘家营《(藜照堂)刘氏族谱》记载,丰县刘家营刘氏开基始祖刘顺,原籍山西省洪洞县野鹊窝,明朝洪武初年奉诏移民,经山东迁到江苏,落籍江苏丰县刘家营。

刘顺的后裔,到现在已传到第26代,族人5万余,大多从事农业,主要分布在丰县欢口、刘大营,也有迁到台湾者。

丰县刘家营刘氏以\藜照堂\为堂号,历史上曾10次修谱。所用定派如下:\同升俊秀,焕发庥光;尊它明道,万世荣昌;盛世重逢,再现光明;振兴中华,共进大同;慎尔德修,永遵成训;常存孝思,允昌景运。\

江苏沛县刘氏

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

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録→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

沛县朱王庄刘氏是沛县有名的望族大姓,相传属于中山靖王刘姓大宗,出自三国蜀帝刘备次子刘永。但刘氏明确可知的始祖,则是明朝初年的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 据1998年刘鸿爱主编的(沛县藜照堂五修)《刘氏族谱》记载,最早迁回刘邦当年发迹起家的根据地沛县开基始祖,是刘备的曾孙、刘永的孙子刘乾玄。

当年刘备的次子刘永受封为为思王,后改封为甘陵王。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刘永生子名叫刘晨,刘晨,字耀辉,娶妻张氏,生3子:刘乾玄、刘乾镇、刘乾清。

魏晋之际,洛阳一带战火频繁。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洛阳再度成为兵荒马乱之乱。迁居于此的蜀汉刘氏皇族,为了避难,又开始向四处迁散。刘晨的次子刘乾镇和三子刘乾清均南迁江浙和福建,而长子刘乾玄则迁回沛县故里,落籍沛县西北老刘庄。从此,这支刘氏皇族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