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模具设计毕业论文1831669

本塑件在注塑时采用一模2件,即模具需要2个型腔,如下图:

3.5:主流道设计

直浇口式主浇道呈截锥体,主浇道入口直径d应大于注射机喷嘴直径1㎜左右。主浇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R应大于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约2-3㎜。锥孔壁粗糙度Ra≦0.8,主流道锥角为2-4过大的锥角会产生湍流或涡流,卷入空气。

根据设计手册查得XS-ZY-125型注塑机喷嘴的有关尺寸:

喷嘴前端孔径: 0=φ4mm;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 0 = 12mm;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R = RO +(1~2)mm d = d0 +(0.5~1)mm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 = 13mm;取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 =φ4.5mm。 经换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径D=8.5mm;可在主流道出料端设计半径r=2mm的圆弧过渡。浇口套尺寸及形状如下图所示:

°

°

3.6: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应根据塑件的体积、壁厚、形状的复杂程度、注射速率、分流道长度因素来确定。本塑件形状不算太复杂,熔料填充型腔比较容易。根据型腔的排列方式可知分流道的长度较短,为了方便加工起见,选用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分流道,截面尺寸如下图:

3.7:浇口的设计

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除直接浇口外,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部分,但却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对塑件性能

和质量的影响很大。在注塑模设计中常用的浇口形式有如下几种:直接浇口、矩形侧浇口、扇形浇口、平缝浇口、环形浇口、盘形浇口、轮辐浇口、爪形浇口、点浇口、潜伏浇口和护耳浇口等。它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②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

处。

③ 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 ④ 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 ⑤ 考虑分子定向影响。 ⑥ 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 ⑦ 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 ⑧ 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综合以上浇口的设计原则和分析产品的需要,我们采用侧浇口,在侧浇口进入或连接型腔的部位,应用圆角以防劈裂。故侧浇口选取如下图:

3.8:排气系统的设计

塑料熔体注入模腔的同时,必须置换出型腔内空气和从物料中逸出的挥发性气体,排气系统是注塑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气不良有很多危害:

①增加熔体充模流动的阻力,使型腔不能充满,会使塑件棱边不清; ②在制品上呈现明显可见的流动痕和熔合缝,其力学性能降低; ③滞留气体使塑件产生银纹,气孔,剥层等表面缺陷; ④型腔内气体受到压缩后产生高温,使塑件局部炭化或烧焦;

常用的排气系统设计方法:①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排气②利用配合间隙排气③利用排气塞排气④强制性排气。本模具可采用分型面排气。

四、脱模机构设计

4.1: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1﹥ 推出机构应尽量设置在动模一侧; ﹤2﹥ 塑件在推出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损坏; ﹤3﹥ 良好的塑件外观;

﹤4﹥ 合模时应使推出机构正确复位; ﹤5﹥ 推出机构简单动作可靠; 4.2:脱模力的计算

塑件注射成型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形,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一般而论,塑料制件刚开始脱模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最大,即所需的脱模力最大,脱模力计算如下:

Ft?Fb(μcos?-sin?)?AP(0.3?1?0)?3724?10?6?107?0.3N?11.2KN

本模具采用一模2腔,因此总的脱模力为:

F总?2?Ft?2?11.2KN?22.4KN

4.3:推出机构设计

推杆布置原则: <1> 推杆应设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

<2> 推杆应均匀布置;

<3> 推杆应设在塑件强度刚度较大处;

根据塑件尺寸,该塑件采用推杆推出形式。推杆形状如图所示:

由该模具结构确定推管的数量为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