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

A.两条呼吸键的汇合点是CytC B.呼吸键都含有复合体Ⅱ C.解偶联后,呼吸链就不能传递电子了 27.电子按下列各式传递,能偶联磷酸化的是

A. Cytc→ Cytaa3 CoQ→ Cytb C.Cytaa3→ 1/2O2 D.琥珀酸→ FAD E.以上都不是 28.以下是关于P/O比值的正确叙述,但例外的是

A.每消耗1原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的原子数 B.每消耗1原子氧所消耗的ADP的分 子数 C.测定某底物的P/O比值,可推断其偶联部位 D.每消耗1分子氧

能生成的ATP的分子数 E.Vitc通过CytC进人呼吸链,其P/O比值为1 29.关于化学渗透假说,错误的叙述是

A. 必须把内膜外侧的H+通过呼吸链泵到膜内来 B.需要在线粒体内腰两侧形成电位差

+

C.由 Peter Mitchell首先提出 D.H顺浓度梯度由膜外回流时驱动 ATP的生成 E.质子泵的作用在于贮存能量

30.符合ATP合酶的叙述是

A.其FO组分具有亲水性 B.该酶又可称为复合体V

C. F1和 FO组分中都含有寡霉素敏感蛋白 D.F1仅含有α 、β 、γ 3种亚基 E.以上都不是

31.在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FADH2 B.O2 C. cytaa3 D.[ ATP]/[ ADP] E.NADH 32.在胞液中,乳酸脱氢生成的NADH A.可直接进人呼吸链氧化

B.在线粒体内膜外侧使α-磷酸甘油转变 成磷酸二羟丙酮后进入线粒体 C.仅仅需要内膜外侧的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后即可直接进入呼吸链 D.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后可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E.上述各条都不能使胞液中NADH进入呼吸链氧化 33.符合高能磷酸键的叙述是

A.含高能键的化合物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B.含高能磷酸键的分子中有一个键能特别高的磷酸键 C.有高能磷酸键变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 D.高能磷酸键只能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 E.以上都不正确

34.体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参与各种供能反应最多的是

A.磷酸肌酸 B.三磷酸腺苷 C.PEP D.UTP E.GTP

X型

1.下列各条属于生物氧化特点的是

A.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B.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的

C.生物氧化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内 D. Cypt450也能参与生物氧化反应 2.研究证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特点是

25

A.其化学能可转变成渗透能和电能 B.主要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生成ATP C.生成、贮存、利用和转换都以ATP为中心

D. 体内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只能由ATP直接提供

参考答案

二、填空

1. 递氢体递电子体 2. H2O CO2 ATP 3. 苹果酸穿梭 α-磷酸甘油穿梭 4. 3个 2个 5. 产生能量 ATP 6. NADH呼吸链 琥珀酸呼吸链 CoQ 7.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8. 色素 铁卟啉 b→C1→C→aa3 9. 抑制e传递 去偶联剂 10. 细胞色素氧化酶

11. Cytaa3 O2 12. 苹果酸穿梭 α-磷酸甘油 线粒体 3个或2个 13. 线粒体 胞液 线粒体 14. NADH→CoQ Cytb→CytC Cytaa3→O2 15. 有机酸脱羧

三、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B 2.B 3.A 4.A 5.D 6.B 7.A ? 8.E 9.B 10.B 11.A 12.B 13.C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E 21.C 22.D 23.B 24 D 25 E 26 E 27.C 28 D 29 A 30 B 31 D 32 D 33 E 34 B

X型选择题

1.ABCD 2. ABC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6. 联合脱氨基作用 8. 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 9.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 13. 苯酮酸尿症phenyl ketonuria

二、填空

1.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 2. 氨基酸脱氨基的产物有_____和_____。 3. 没有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_____作用。

4. 在肝脏中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_____,而在心肌中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_____。 6. 参与联合脱氨基的酶是_____,_____。 7. 氨的去路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26

8._____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的生成实质上是机体对氨的一种_____方式。 9. 因肝脏功能障碍导致_____循环障碍引起血氨升高,因而消耗了脑中_____使_____循环原

料减少造成脑_____不足,导致昏迷。 11. α-酮酸的去路有_____,_____和_____。

15. α-酮戊二酸、丙酮酸、草酰乙酸分别由_____,_____和_____脱氨基主要产生,它们都

是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

16. 由于谷氨酸脱氢酶_____强,而且在心肌和骨骼肌中活性_____,故不能承担体内主要脱

氨基作用。

19. 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是_____,其分子中_____和_____原子是结合一碳基团的位置。 23. 一碳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25. 体内氨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和_____。

29. 糖和脂肪相互转化的两个枢纽性物质是_____和_____。

30. 生糖及生酮氨基酸都能转变为_____进而合成_____,再合成脂肪。 34.氨在_____中通过_____循环生成_____,经_____排泄。

41.肝、肾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 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

要方式是_____。

42. 血液中转运氨的两种主要方式是:_____和_____。

43.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的两个亚细胞部位是_____和_____。

44.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中两个氮原子的来源,第一个氮直接来源于_____ ;第二个氮直接

来源于_____。

45.肝细胞中的氨基甲酰磷酸可分别参与合成_____和_____。 48.一碳单位代谢的运载体是_____,其生成的重要酶是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 谷丙转氨酶可将丙氨酸分子氨基转移给____:

A.丙二氨 B.α-酮戊二酸 C.乳酸 D.草酰乙酸 E.天门冬氨 2.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____:

A.氨基酸氧化酶与转氨酶的联合 B.转氨酶与谷氨酸脱氨酶联合 C.转氨酶与谷氨酸脱羧酶联合 D.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 E.转氨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

3. 谷草转氨酶可将天门冬氨酸分子中的氨基转给____:

A.草酰乙酸 B.丙酮酸 C.α-酮戊二酸 D.乳酸 E.丙二酸 4. 经脱氨基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____:

A.谷氨酸 B.天门冬氨酸 C.苏氨酸 D.丝氨酸 E.亮氨酸 5. 经脱氨基作用生成草酰乙酸的氨基酸是____:

A.谷氨酸 B.天门冬氨酸 C.苏氨酸 D.丝氨酸 E.亮氨酸 6. 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

27

A.FAD B.NAD C.FMN D.生物素 E.TPP 7. 转氨酶的辅酶是____:

A.CoI B.CoA C.叶酸 D.磷酸吡哆醛 E.生物素 8. 如果血氨浓度明显升高,同时血中尿素浓度明显下降,则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

A.肾排泄功能减低 B.肝合成尿素的功能障碍 C.肠内腐败作用加强,大量氨被吸收

D.?体内蛋白分解代谢加强 E.摄入的蛋白质量过多 9.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是____:

A.脱氨基作用 B.脱羧基作用 C.彻底氧化为CO2 D.生成含氮化合物

E.生成神经递质

10.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产物是____:

A.α-酮酸,胺 B.α-酮酸,尿素 C.α-酮酸,氨 D.β-酮酸,氨 E.以上都不是 11. 氨基酸转氨基作用的产物是____:

A.α-酮酸,胺 B.α-酮酸,氨 C.α-酮酸,α-氨基酸 D.α-氨基酸,胺 E.α-?氨基酸,氨 12. 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的产物是____:

A.胺,CO2 B.α-酮酸 C.氨 D. CO2 E.α-酮酸,CO2 13. 氨基甲酰磷酸的生成是在肝细胞的____:

A.微粒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溶酶体 15. 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碳单位的是____:

A.糖 B.脂肪 C.氨基酸 D.磷脂 E.乳酸 16. 鸟氨酸循环的终产物是____:

A.尿素 B.肌酐 C.氨基酸 D.肌酸 E.嘌呤 17. 谷氨酸脱氢酶的递氢体是____:

+

A.生物素 B.NADP C.FAD D.FMN E.HSCoA 19. 尿素的最后生成是在肝细胞的____:

A.微粒体 B.线粒体 C.胞液 D.溶酶体 E.内质网 20. 没有真正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____:

A.氧化脱氨基 B.转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21. 只能生酮的氨基酸是____:

A.酪氨酸 B.苏氨酸 C.谷氨酸 D.色氨酸 E.亮氨酸 22. 多巴胺来自下列____氨基酸:

A.苯丙氨酸 B.丙氨酸 C.色氨酸 D.甘氨酸 E.脯氨酸 25. 体内一碳单位的载体主要是____:

A.叶酸 B.四氢叶酸 C.二氢叶酸 D.清蛋白 E.以上都不是 26. 下列不属于一碳单位的是____:

A.-CH 2- B.-CH= C.-CH=NH D.-CH 3 E.CO2 28. 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是____:

+ +

A.NAD B.NADP C.生物素 D.VitB 12 E.磷酸吡哆醛

28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