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他先前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4.这种例外往往发生在“癖好”或“集邮”两类情况中。譬如,对酒鬼而言,他喝第二杯酒的满足程度大于第一杯,而第三杯酒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又大于第二杯;而对一个集邮者来说,他总是在收集到更多邮票时满足也越大,而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或许给他带来最大的满足。
5.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给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在图3-3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OQ1减少到O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ΔP1AC减少为ΔP2BC。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冷却物品,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过度提高,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就是各城市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第四章
作者: 时间:2008-5-7 21:43:30 浏览次数: 点击次数:5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doc
生产者行为理论.doc
一.判断题
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2.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边际产量。
3.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成本递减。
4.当总成本不变时,工资率的增长将总是导致使用更多的资本。
5.当X产品需要两种生产要素:A和B,生产函数为X=4A9B。如果A、B价格相等,企业应使用同量的A和B。
6.如果生产要素A的边际实物产量(MPa)与A的使用量之积总是等于要素B的边际实物产量(MPb)与B的使用量之积,那么,如果A的价格是B的两倍,则一个追求成本最小化企业应该使用两倍于A的B要素量。
7.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实物产量大于平均实物产量时,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一定随着雇佣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8.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9.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
10.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
1.一个工厂雇佣工人的工作时间从7000小时增加到8000小时,产量从140000个增加到155000个,则额外一小时的边际产量是 个。 2.如果规模收益和投入的资本量不变,对于生产函数Q=f(L,K),单位时间里增加10%的劳动投入,产出将(大于、等于、小于) 10%。 3.长期生产函数Q=f(L,K)=KL-0.5L2-0.32K2,则该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 。
4.若生产函数为Q=100 L0.4 K0..6,则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
5.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的成本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