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题目

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作出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4)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5)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密切相关。

2.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3.市场经济由经济主体与市场两部分组成。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厂商和政府。居民户是产品的需求者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厂商则是产品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政府则是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进行收入与财产再分配的组织。三者都要独立作出选择或决策。市场则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居民户与厂商的活动就是通过这两个市场联系起来。

4.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与厂商之所以有动机,是因为他们拥有财产和保留其工作和生产的一部分利益的动机。产权的界定、转让、保护及其相关的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会产生重要影响。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以及如何受损,因此,产权和外部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

5.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核算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

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量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如果宏观达到充分就业,又实行了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微观又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国的经济就达到了福利最大化。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像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 (六)论述题

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所以任何经济社会都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以便产生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这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和优化配置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一

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还是仍然没变。

3.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解理性概念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个人的理性行为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中。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doc

作者: 时间:2008-5-7 21:43:24 浏览次数: 点击次数:7

(一) 选择题

1.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 2.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 3.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

4.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 )。 A.低档商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正常商品 5.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 A.独立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既可以相互替代,有不可以完全替代 6.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B.技术的变化 C.成本的下降 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 7.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 )。

A.厂商的预期 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 D.以上三者皆是 8.低于均衡价格的现象,说明( )。

A.市场需求旺盛 B.市场过于疲软 C.市场供不应求 D.市场供过于求 9.政府规定最低价格,会使( )。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 B.供给不足现象消失 C.供过于求的现象加剧 D.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剧 10.农产品价格过低,重要原因是( )。

A.政府调价的措施不力 B.供给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 C.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 D.农业人口过多 (二) 填空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

2.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偏好,收入,收入分配,替代品的数量和价格,对未来的预期 。

3.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的平移称为需求变动。 4.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向,表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价格,生产成本,供给的替代品的盈利性,联合供给品的盈利性,生产者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供给者的数量 。

6.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 变动的反应程度。

7.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8.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提高 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9.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 均衡价格。 10.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上涨。 (三)判断题

1.需求就是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量。(错) 2.X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Y商品的需求数量上升,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错) 3.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为零。(错)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错)

5.某种商品如果很容易被别的商品替代,那么该种商品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对) 6.对厂商征税,将使产品的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错) 7.政府规定最高限价会使短缺发生。(对)

8.低档商品的经济学含义是指这些商品达不到某种可接受的质量标准。(错) 9.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错) 10.维持农产品价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其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错) (四)名词解释

需求函数 供给曲线 均衡价格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最低限价 最高限价 (五)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50—5P,供给函数为Q=-10+5P。 (1)求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2-1是需求函数Q=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