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张君燕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写2个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珍惜亲情。
重点: 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2、教具与学具:录音机、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聊:怎么过中秋节?
中秋节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一家人老老小小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多么幸福温馨的时刻呀!可是,总有一些身处异乡的人,不能回家,不能回到家人身边,不能与亲人团聚。千百年来,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写下了许许多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放开声音,读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难懂的地方,可以查看注释,也可以问老师。
(师板书课题,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再读一遍。 师:请位同学来读一下,愿意读哪首就读哪首? 齐读。
三、精读《夜书所见》
1、释题。
师: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读懂了题目,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先来看第一首诗,你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师:读懂了哪个字?
夜,是夜晚的意思。(板书:夜)
书,在这里是写的意思。(这里的书,不是指我们读的书,而是写的意思) 见,是看到的意思。
夜书所见,作者写下的是什么?(夜晚看到的景象) 2、初入诗境。
再读古诗,边读边想,看看诗中都写到了哪些景象,用笔把有关的词语划下来? (生谈到了秋风、梧叶、江水、月亮、儿童、促织、篱笆、灯火等。教师相机深化:萧萧的秋风、飘零的梧叶、无言的江水、飘零的月光、可爱的孩子、稀疏的篱笆、不眠的灯火。)
(学生在谈到从注释知道是儿童捉蛐蛐的时候,教师点明,很会读书,遇到不懂的词语查看注释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学生谈到从插图中知道月亮的时候,教师表扬,他多么善于学习呀,图文结合是很好的读书方式。)
诗中写到的这些景象,都是江边的景象呀!(板书:江边) 3、由“客”入手,体会孤独。
是谁站在这江边,看到到这样的景象?
我们来看屏幕(屏显前两句诗),读一读,找一找,诗人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个字? 明明是诗人自己,为什么不用我,偏偏用客?换成我,也很通顺嘛!咱们一起来看。(屏显客的意思。)在字典中,客有这样几种解释,齐读。在这里,客应当怎样理解?(漂泊在外的人)
可不要小看这一个客字呀,它巧妙地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处境——他漂泊在外,他身处异乡,他举目无亲,他感到了什么?(孤独)
就请你带着这份孤独,读一读这两句诗吧?诗人漂泊在外,他多么地孤独,指名读。 师:客字读得很有味道,我能感受到你再强调作者的处境,他是漂泊在外的人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起来体会这份难言的孤独吧!
4、情境渲染、引导想象,深化理解。
迎着萧萧的秋风,看着飘零的落叶,诗人举目无亲,满目萧然。你想啊,此时此刻,他最思念的会是哪里?(故乡、家乡)
故乡是他生命的原点,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曾经给他带来无限快乐的地方。想起故乡,他会想起谁?
可能他的父母已经是白发苍苍、风烛残年了。有生之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 可是,诗人却不能回家,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总是感到万分愧疚呀!齐读,读出这份愧疚。 还会想起谁?
他的妻子,他的含辛茹苦的妻子。诗人漂泊在外,不能回家。是他的妻子用她的双肩,用她的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全家的重担呀!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诗人总会感到深深的自责。带着这份自责齐读这两句诗。 还能想起谁?
诗人离开家乡的时候,可能孩子还不会喊爸爸,一晃几年过去了,他长高了吗,长大了吗?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他的内心总会充满长长的牵挂。再读。 5、想象对比,体会乡愁。
这个夜晚,诗人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家乡,想亲人。他是多么渴望回到家乡啊!可是他能回去吗?
他只能孤零零地伫立在江边,默默承受着这份难耐的孤独。这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屏幕,读一读,想一想。
儿童挑促织。——孩子们无忧无虑,玩得多开心呀!
篱笆下的灯火。——灯火能驱走黑暗,却驱散不了眼前的孤独呀!让我们再一次展开想象,走近诗人,感受那份无言的乡愁和无尽的乡思吧!
深秋的夜晚,诗人举目无亲、满目凄凉,想起家乡,无限孤独,陪伴他的是这群孩子和这盏孤灯。读。
秋夜沉沉,那群挑促织的孩子,早已回家,诗人却不能回家,想起家乡,辗转翻车,陪伴他的只有这盏孤灯。读。
秋夜将晓,孩子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想,想起家乡,他彻夜不眠,陪伴他的依然是这盏孤灯。
6、回归整体,吟唱升华。
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感受,齐读整首诗,读出这份令人彻夜不眠的乡愁。(齐读,背)
四、作业:
1、书写:促、深
2、作业本第4题(2),第5题(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写8个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
背《夜书所见》,说说诗人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板书:思乡念亲。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