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各类工厂应重视屋顶、墙面、棚架、室内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率,加强绿地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作用。
(五)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居住区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一类绿地,它覆盖面广,分布均匀,对“点、面”上的绿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规划要求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从多方面提高居住区的绿地水平,使更多的绿色空间渗透于城市中。
1、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居住区绿地建设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使居住区绿地自成系统,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协调。 (2)居住区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塑造绿地空间的内在气质,忌硬质景观的堆砌,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各居住区绿地应突出自身特点,各具特色。
(3)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在统一中追求变化,同时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
茸毛多、易过敏的植物。
(4)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绿地,如居住区的公园或小游园,为居民提供绿地面积相对集中、较开敞的游憩空间和活动场地。新规划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面积应不低于2平方米/人,现状公园绿地指标不足的旧居住区应通过逐步改造达
到1~2平方米/人。
(5)建成区应充分利用垂直绿化,屋顶、天台绿化,阳台、居室绿化等多种
绿化方式,增加绿色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垂直绿化的植物可选用炮仗花、长春藤、紫藤、常绿油麻藤、云南素馨、凌霄、叶子花、金银花、爬山虎、藤本月季等攀援植物。作垂直绿化时,可在建筑物两山墙处砌筑1.5O米宽的种植槽,并在种植槽的外侧种植小灌木。炮仗花、油麻藤、紫藤需用塑料网或其他材料作为攀爬架牵引,长春藤、爬山虎在湿度适
合的情况下可自行攀爬。
2、居住区公园绿地指标
居住小区除应满足上述绿地率要求外,其集中成片的居住绿地人均指标应达到:新建1.5平方米,改扩建为1平方米。
云县城居住区绿地总量最少应为:总人口×人均公园绿地=100000×2平方米/人=20公顷。
3、农场、村寨等居住区绿地
规划居住区绿地率应大于30%,以宅旁绿地为主,结合道路等“四旁”绿化。
4、滨河景观带
全面疏通河道,结合城市用地规划与开发,将县城内的两条河流建为滨河景观带,清理河段中淤塞地段,严格治理污染严重的厂矿和企业,防止“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水源。因地制宜,绿化河岸,绿带宽度控制在4米以上。
第五节其他绿地(G5)规划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控制区以内的生态绿地,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风景林地、垃圾填埋恢复场、水源保护地等。控制范围内建成区以外的绿地景观构成了城市的边界景观。这部分地应突出城市与自然的过渡功能和绿地生态屏障功能。其指导思想是将城市绿地进行延伸,与县域范围内的风景林地、河湖水域、防护林带、山体丘陵、农田林场等结合,形成完整的区域绿地景观背景大框架和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绿地景观体系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城市大环境园林绿化主要需处理好城市景观内部区域绿地系统与城乡结合带景观的衔接和连通,以区域的尺度从宏观入手,对城郊与乡村过渡地段中各类景观及景观要素进行整体优化配置,
使其和谐共存,融洽交流,构成连续的整体。
景观的边界如同半通透的细胞膜,对景观内外的物质与能量的变换有着过滤的功能,作为城市景观边界的控制范围大环境建设,将对城市起到一个绿色生态屏障的作用。屏障的作用可体现为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对内,可以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发展,限制特大城市的用地发展规模;对外,绿色生态屏障可以阻挠城市景观外部物质或物种的侵入,保护城市内部景观功能和结构不受其危害,有利于维
护城市景观及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次其他绿地规划以将云县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改善云县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云县山地丘陵地貌特色,
将周边的山峦、河流、森林等自然元素与城市绿地融合在—起,构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自然和谐,山水相依,抑扬起伏的独具特色的生态绿色景观,遵循总体规划格局,以组团式的城市形态发展模式为基础,构筑云县的绿地生态系统
的总体框架。
根据云县的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和云县自然条件、云县人民需求,现对云县其他绿地规划如下类型:面山绿化、风景林地、水源保护地、垃圾填埋恢复绿地等,
具体如下: 一、面山绿化
云县城为三山分隔,规划面山绿化应结合防护绿地及其他绿地进行绿化、美化种植,近期内将坡度大25°的坡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保持原自然形态,严格控制人为破坏。树种以经济林木、观赏林木为主,如:思茅松、华山松、柿、芒果、核桃、香蕉、复羽叶栾树、红花羊蹄甲、枫香、凤凰木等,利用植物的季
相变化,为云县的城市绿化在增添美丽的风景。
二、风景林地规划
(一) 风景林地(即山林)分布
云县区规划范围内的风景林地分布在建设用地外围,成为与邻区的过渡区,可以说它与建设用地共同构成云县面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云县的风景林地
包括经济林地、生态防护林地。
风景林地不仅规模大、森林覆被指数也高。这么大面积的山林不仅是城市对外的绿色屏障,又与城市园林构成—个完整生态系统。风景林地对调节气候,形成地方小气候,防风、固沙、御寒、涵养水分、增湿、抗早、保护、美化环境,提高城区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将起着与城市园林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某
种程度上它还可以起到城市园林起不到的作用。
有这道绿色屏障和没有这道屏障对城市来说是截然不同。建设云县,尤其是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绝不可忽视风景林地这—部分,必须纳入统一规划。
(二)发展规划 1、经济林地
云县的经济林包括果园、茶园、用材林等。生态经济林景观段在设计时,除遵循生态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开放性原则:果实、茶叶的采摘、茶叶的简单粗加工等由观光者自己完成,这也是目前都市居民较为热衷的假日郊游形式;观赏性和经济性并存的原则:充分利用都市假日旅游经济热点,把果业生产转变为供休闲、观光、旅游的场所,为旅游者增添文化和生态气息,既改变果园的销售方式,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立意准确,起点高,突出新、奇、特的原则:为市场生产新颖、奇特和色、香、昧、形俱优的无污染果品,满足人们尝新、尝鲜、尝奇、尝特的欲望,减轻卖果难的压力,提高水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教育性原则:通过生态观光经济林的建立,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活动中必将增加城乡人民之间的彼此了解,调整人们的心态,提高人们热爱大自然的科学兴趣,还可成为城市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配套开发性原则:要注重各种副业的开发,如各种微型果树盆景、新优品种推广和绿色果品礼盒等的开发,逐步增加副业收入,努力提高观光果、茶园的经济效益。
经过对云县的现状和自然条件分析,现对经济林作如下规划如下;
(1)果园 ①现状
云县自然林地土层深厚,坡度相对平缓,靠近村落,便于瞥理。
⑧设计思路:
A.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注重观光果园独特的风格建设,强化果园的园林化气氛和乡土气息,以农村特有的原材料如草、竹、藤等构建一定的亭、廊、
椅、凳、桌等,理水整渠,使它们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B.合理配置树种和品种,突出重点,照顾多样化,注重特色园区的建设,
要早、小、晚品种合理搭配,错开成熟季节,拉长果熟期; C.对现有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生产出个大、颜色鲜、品质优、让消费者青睐的无公害高档果品;树体管理和地面管理配套进行,既要侧重把果树树型整理修剪成奇特的景观,如梨树圈枝、桃树的“v”字型造型等;又要把地
面的喷灌工程建成旱地喷泉等形式的观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