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十大影响

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能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否则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通常并未进行相关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取得,如政府向企业直接无偿划拨天然林等;或者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土地、河流湖泊,企业间接取得

天然生长的天然林、水生动植物等。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在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拥有或者控制时,才能予以确认。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地取得,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该生物资产的成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名义金额为1 人民币元。

同样,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失,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公积(其他资产公积)应当计入期初所有者权益,不能确认为变更当期的收益。前几天市场暴炒生物资产“林业概念”也只能说明是机构或庄家利用投资者对准则的不理解又骗了散户一把!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为国内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国际商用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融资的问题。同时它的执行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只针对某些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来分析它们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利润、 影响 、 投资决策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虽然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但相关会计处理原则的改变,会带来公司账面净资产的改变。比较新旧会计准则体系,38条具体准则中的很多会计处理方法有了较大改变,这些改变都可能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造成影响,比如关于投资、存货、债务重组、无形资产、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的变化可能影响公司利润,还有一些具体准则的变化可能影响公司对利润操纵的手段。本文仅就新会计准则中那些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的部分条款进行分析。

一、可能使公司业绩得以提升的若干规定 (一)债务重组:原准则规定,支付的对价与重组债务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支付的现金与债务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的,债务人应将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

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此次修订后,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通过评估等方式,可人为调高所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价),将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转让收益”,这样,绩差公司或债务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调高利润。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就不产生损益;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虽然新准则增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限定条件(商业实质),但是非货币性交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此外,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利润调高留下一定空间。 (三)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出现差额时,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列示,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属商誉,不列示),不调整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