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缝(二)适合于路面新老砼板结合部及道路与桥梁结合部。 5.5.5 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 1.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要求
(1)水泥稳定底基层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颗粒组成应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3.3.2所列2号级配范围内。 (2)水泥稳定基层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颗粒组成应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3.3.2所列3号级配范围内。 (3)在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试验及施工中,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规定的级配范围。
(4)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中按通常采用的水泥:碎石=5:95(基层),水泥:碎石=4:96(底基层)设计。但在施工时,由于材料来源不同的影响,应对所用材料按设计的压实度、强度要求,在施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验,予以确定。 2.水泥砼面层的技术要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所有材料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的有关规定。
a、水泥
所用水泥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1.1和3.1.2的各项规定。还应通过砼配合比试验,根据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质、强度的等级。
b、粗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粗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3.1的规定。
9
为保证砼的弯拉强度,在任何情况下,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都不应大于31.5mm。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分为几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粒级及合成级配范围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3.2的要求。
c、细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4.1的要求。
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细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4.2的要求。
d、水
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应按《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检验下列指标,并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①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清洁的饮用水,进行试验,符合下列要求; ②硫酸盐含量(按SO4)小于0.0027mg/mm3 ; ③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 mm3 ; ④PH值不得小于4。 e、钢筋
①钢筋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筋种类 钢筋直径d(mm) 屈服强度fsg(Mpa) 弹性模量Es(Mpa) HPB235 8~20 235 210000 HRB335 6~50 335 200000
10
②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f、接缝材料
胀缝板应能适应砼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9.2-1或3.9.2-2的要求。
(2)砼配合比设计
砼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以下三项技术要求。 a、 弯拉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b 、工作性:当采用小型机具摊铺砼面层时,碎石砼单位用水量不超过150kg/ m3 ,卵石砼单位用水量不超过145 kg/ m3。出机坍落度10~40mm,摊铺坍落度0~20mm。
c 、耐久性:水泥砼含气量宜在2.5%~4.5%范围之内。水灰比不大于0.46。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