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异抄导读

说法的人,看到了流氓,吓了一大跳。那流氓吼道:“说明白一点,让我也能听得懂。”僧人诚恐诚徨,详详细细地讲了一些阿弥陀佛的誓愿、极乐的快乐、此世的痛苦、世间无常的道理。 “有这种事!太好了。那么如果我当起和尚,诚心诚意呼唤,佛也会响应吗?” “那当然??。只要你诚心诚意,佛一定会回应的。” 僧人答说。他看到对方的威势,心里忐忑不安。 “那么,你马上让我当和尚!”

大家开始劝阻源大夫,叫他不要急,先回去换换衣服,准备好了再出家也不会太晚。

源大夫两眼直竖,手持大刀怒喝道:“我想做的事,谁敢阻扰?”于是当场叫法师为他剃头,要了一件袈裟出家了。

源大夫开始走路,向西方走。一边尽其全力大声地念“南无阿弥陀佛”??。

源大夫走到了海边。他登上了伸入海中的一座山上,在那里,大声地唤,嘶声力竭地唤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七日之后,他死了。

“两手合掌,面向西方,像睡着了一般,而他的舌尖上则长出了一朵青色莲花。” 这就是《发心集》源大夫的故事。 世间也有这种念佛。

我每次想到源大夫,都会大大叹息。这个源大夫的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这种真正的念佛,我几时才能学会──。我叹息。其实就是一种绝望。

唯圆房这位仁兄,说不定也在叹息,叹同样的息。我常这样想,这个叹息使得唯圆房去请教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虽然念佛,但并没有那种天踊地舞的欢喜涌现出来。而且也不曾有急于往生净土的念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边唤边往西边走,一直走。唯圆房质问的背后,所显现出来的一定就是这个源大夫的影像。我确信是如此。

恶人——源大夫的念佛

这里要先提一下第三段的事。第三段是最有名的一段,大部分的人,提到印象最深的,都一定会举出这一段。第三段的解释,留到后面再说。现在先引用一下段首的部分。

“善人都可以往生了,何况是恶人。然而世人却说,恶人都能往生,何况是善人。世人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违背了本愿与他力的教义。??”

这就是所谓的“恶人正机”。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逆说”。而且就像一般逆说一样,这个逆说也掀起了很多的议论。这是很难解说的一段。

但是,怎么样??。这就是我所以要先讲赞岐国源大夫故事的原因。源大夫是恶人,唯圆房是善人。这样来看第三段就容易了。

源大夫是被称为“恶人”的。《发心集》虽然没有写明他是恶人,但是《今昔物语集》——源大夫的故事非常有名,《今昔物语集》卷第十九也加以收录——就把他写在极恶之人。

“从前赞岐国,多度郡**乡,有不知其姓,名为源大夫者。心极猛,以杀生为业。日夜朝暮,往山野狩鹿鸟,临河海捕鱼。且少有不切人颈手足之日。亦不知因果,不信三宝,何况法师云者,故忌之不近趋。如斯奇恶奇异恶人,国人皆有恐之者。”

源大夫是恶人——。但是这个恶人所念的佛,却开了美丽的莲花。想到这里,我们就会毫无抵抗,接受亲鸾圣人的话——

“善人尚且得以往生,何况是恶人?” 我就是这样理解这句话。

亲鸾圣人的回答

一口气写到这里,我把笔停下来想了一下。我该怎么写下去呢?

因为说了半天,我还没有谈到《叹异抄》。《叹异抄》是怎么样的书?到底是谁写的?(《叹异抄》的作者是唯圆房,这一点说过了。然而《叹异抄》作者虽然是唯圆房,可是所写的却不是唯圆房的思想。这一点也不能不说清楚。)书的构成怎么样?这些都是一般常识上所必须说的,而我却放着不谈,一下子说到了第九段。要开始来谈这些吗?? 。

但是我可能是个懒惰虫,懒惰虫自有他的说词。《叹异抄》太有名了,这些不须介绍,读者也都知道。《叹异抄》是记录鎌仓时代佛教高僧——亲鸾圣人谈话的一本书——。高中生都知道。所以我想还是照这样,以第九段为中心谈下去。以后再来改弦更张,总括介绍《叹异抄》。

言归正传,对唯圆房的问题,亲鸾圣人的回答是这样的。请读者细细地读。

“亲鸾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唯圆房啊!原来你也有同样的疑问。然而,仔细地想,有令人天踊地舞高兴的事而高兴不起来,不正是可以说,这样才算是确定往生净土吗?把高兴的事压着不高兴,就是因为烦恼作祟。佛老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说我们是“烦恼凡夫”,这样我们也才能了解,佛的他力悲愿之所以为我们这些凡夫而发的,因此更加安心。再说,没有急着想往生的念头,稍微生了病就怕会死,这也是烦恼作祟。对从遥远的过去以来,流转轮回过来的迷妄的世界,依依不舍,对从未见过的极乐净土,也不会向往,这烦恼真是太顽强了。不过啊!再怎么依恋不舍,一旦娑婆的缘尽了,生命的火花静静的熄灭的时候,就能往生了。再说,对这些不想急着往生净土的凡夫,佛又更加为我们操心。所以我们才能确信佛的大悲愿,而相信一定能够往生。如果有了天踊地舞的高兴,而又急着往生净土,这个时候,难道不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没有烦恼吗?”亲鸾圣人这么说。

烦恼是人性

念了这一段,最让我惊讶的是开头的一句话。

“亲鸾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原来你也有同样的疑问!”

亲鸾圣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怪了,真的吗?怎么连亲鸾这种人也会这样??”真是令人感到意外,这到底是——。

不过,老实说,《叹异抄》的全部魅力就是集中在亲鸾圣人这句话上面。如果亲鸾圣人在这里对唯圆房说:

“那不好,真糟糕!”

我们一定会畏缩。听了亲鸾圣人的话,我们一定会感到自己无力,信仰不够,因而大起恐慌。再也听不下去他的话了。

“亲鸾也曾经有过这种疑问。唯圆房也跟我一样啊!”

听了令人松了一口气,我们能安心地听他讲话。《叹异抄》之所以大家爱读,很可能就是因为有这种安心感。我相信是这样。

亲鸾圣人先说了这样一句开场白,接着对唯圆房讲了一段很亲切的教义:

“唯圆房啊!我们来想想看。有天大的喜事,应该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该高兴而高兴不起来,毋宁是?往生一定?的现象。把欢喜压制住,让你高兴不起来,这就是烦恼了。

佛陀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把我们叫做?烦恼具足?的凡夫。让我们知道悲愿是为我们这些凡夫而发的,让我们因为烦恼而更加安心。

不会想要急着往生净土,生一点小病就怕会死,这也是烦恼作祟。

从遥远的过去以来一直到现在,在这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世界,本质上就是苦恼的世界,我们却住惯了,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净土再怎么美好,再怎么安乐,我们没有去过,不熟习,我们不会想去,感到害怕,这也是烦恼。

我们这些凡夫,烦恼还真多,烦恼真是根深柢固??“ 说起来也没错。再简陋也是自己的家,住惯了就是乐土。

常调动的公务员都会有这种感受。接到命令,要从甲地调到乙地时,甲地不想离开,而乙地却不想去。但是在乙地住个二、三年,再接到命令,要调到丙地时,又会不想离开乙地,而不想去丙地。人大概就是这样吧!亲鸾圣人,把这种心情——也就是执着心,用佛教术语表达了出来,叫做“烦恼”。

烦恼——不错,这就是烦恼。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人既然都有烦恼,烦恼岂不是一种真正的人性。所以我们可以把亲鸾圣人前面所说的话,加以大胆的概约改写如下:

“唯圆房啊!念佛而不会感到令人雀跃的高兴,又不兴起急着想往净土的心,这都是人性啊!我们都是人,这是没办法的事啊!”

烦恼所生出的念佛

人有烦恼。

我们要有烦恼,才能算是人。 然后——。

所以我们人才能够念佛。

亲鸾圣人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我们如果没有烦恼,就会变成不念佛了。烦恼是生出念佛的母体。

既然如此,念佛岂不是该边迷妄边念、边苦边念、边流泪边念的吗?伴随着踊跃欢喜的心念佛。这种念佛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唯圆房的理解是倒过来了。他以为念佛就会有欢喜的心涌现出来。这是他的错误,为什么?因为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变成,为了欢喜而念佛了。欢喜变成了目的,念佛变成了手段。 这是不对的。

念佛绝对不会是一种手段。

亲鸾圣人,所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章 《叹异抄》是两本书

两篇序文

《叹异抄》是两本书——。 因为《叹异抄》有两篇序文。

序文之一在《叹异抄》的开头,另一篇序文则在全体的中央。正确地说《叹异抄》是由十八段所构成的。第二篇的序文出现在第十段。

换句话说,第十段前段以前的文章是一本书,第十段后段以后又是另一本书。 所以说《叹异抄》是两本书。

我们来看序文——开头的序文,真正的序文。这个序文原来是用汉文写的。内容如下:

“我把现在与从前比较一下,觉得目前出现了许多,与亲鸾圣人所说的真实信心不相同的说法。非常可叹。这样下去,以后的人一定会感到许多疑惑。亲鸾圣人的教义是易行之教,是任何凡夫都可行的道路——他力之教。但是要进入这个易行的佛法, 还是需要良师的指导。我们不容许一些自见的觉悟,混乱歪曲他力佛法。有见于此,我把先师生前所教给我们的教义要旨,就我所记忆,耳熟能详的范围,记录下来。我希望同心念佛的同行,能够借此澄清疑问。”

两本《叹异抄》

以上是篇头真正的序文。原汉文中有“叹异先师口传之真信” 文句。这就是《叹异抄》执笔的动机。

第二篇序文,刚才已经说过了, 是包含在第十段之中。 第十段的前段是:

“念佛以无义为义。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故。”

现代文是这样的:

“念佛的真正意义,存在于凡夫的能想象的范围之外, 因为念佛是凡夫所称念不来的,不能称念的,说明不出来,不能说明的, 讨论不到的,不能探讨的。亲鸾圣人这么说。”

到此为止是《第一叹异抄》,即第一本《叹异抄》到此为止。接下去就是《第二叹异抄》的开始。

《叹异抄》有两种底本:

(一)莲如本(西本愿寺所藏)

(二)端坊永正本(大谷大学所藏)。

据说两种底本之间,有些差异,本书并非专门研究书,所以不能详细讨论,我们要以(二)大谷大学所藏永正本为基础,并参考其它版本来读《叹异抄》。

亲鸾与善鸾

《第二叹异抄》的序文如下:

“亲鸾圣人在世的时候,我们有一群人,抱着相同的决心,跋涉遥远的路途来到了京都。我们有同样的信仰,一心只求往生净土,一起学习亲鸾圣人的教义。据说最近某些跟着我们一起学习的许多男女老幼之间,所传说的,有违背圣人教义的异说,渐渐地多了起来。兹就那些毫无根据的说法,分条详加检讨如下。”

作者唯圆是茨城县人,第一章已经说过。如《第二叹异抄》序文所说,他于亲鸾圣人晚年,与同行们一起远赴京都。目的就是要直接学习亲鸾圣人的教义。

当时当然不像今天,坐上新干线,一下子就到了。在鎌仓时代,从茨城到京都,不知道要走多少天的路。真是艰难的路程。

这里必须先提一下有关善鸾事件的事。

善鸾——慈信房——是亲鸾圣人的儿子。是亲鸾圣人之妻惠信尼所生。

亲鸾圣人(详细以后再说)是鎌仓时代的高僧,小时在比叡山修行,二十九岁时下山,归依法然上人,三十五岁时被判放逐到越后,开释后在东京逗留一段时间,传布念佛教义。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必须在这里加以说明。那就是亲鸾圣人,吃肉娶妻。亲鸾圣人自觉自己是凡人,所以要以凡夫的自觉为基础念佛。因此他虽然是僧,却娶了妻。明治以来,日本僧人娶妻已经变成理所当然,但是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大事。僧人娶妻(女犯)有罪,是坠落,可是他却敢于踏上坠落之途。这种行动需要极大的决心。

所以亲鸾圣人有亲生儿子。善鸾是亲鸾圣人被放逐越后,与惠信尼一起生活时所生下的儿子。时圣人三十五岁出头。

善鸾事件

善鸾事件是亲鸾圣人晚年时发生的。圣人八十四岁时,与亲生儿子善鸾断绝了父子关系。 亲鸾圣人于六十三岁左右回到京都。三十五岁被放逐越后,三十九岁时被赦免,但是并没有回京都。为什么不回京都而留在越后、常陆等国传布念佛教,理由并不清楚。总之,他在东国旅居二十余年之后,再回到京都。

指导者离去不久,门徒之间,就发生了争论。前面说过,以当时的交通情况而言,常陆与京都,简直就是外国。门徒们对师父的教义,有各自的见解、曲解,于是产生争论。这种事也许是本来就不可避免的趋势。门徒们写信请教师父,亲鸾圣人也写信告诫弟子。这样还是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圣人只好派他的儿子善鸾到关东。

讽刺的是,善鸾反而开始散播他的异端邪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善鸾到底教些什么邪说给关东的门徒,并不清楚。好像是善鸾把亲鸾圣人教义的基盘,阿弥陀佛本愿说成是“明日黄

花”。传说是这样,但是史料不足,详细无法确定。另外传闻说善鸾到处吹嘘,亲鸾直接在暗地里传授给他一种秘密的教理。

他是亲鸾的亲生儿子,说这种话是不无可能的。他之所以会说这种话,其心情不难了解,善鸾当然看透对方——门徒们——希望强调他是亲鸾圣人的亲生儿子。所以当他一说有圣人直传的秘密教理,大家一定会毫无异议地相信他。一旦受到信赖,他就再也无法否定,只得一步一步加强直传的主张,逼得不得不说一大堆异端邪说了。这是我自己的臆测。

古今东西方包括日本在内,继承问题,一样都是一个麻烦的事。继承问题如果还牵连到父子关系、实力评断问题,事情就更加复杂了。印度的圣人甘地,跟他的儿子也断绝父子关系!记得铃木大拙也是这样,亲鸾圣人也是其中之一。为了保持教团的统一,虽是吾儿,也不能不绝情,断绝父子关系。 “亲鸾无一弟子。”

《叹异抄》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以善鸾事件为背景来读这一句话,令人感到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亲鸾圣人的悲痛。连儿子都不要,在一心念佛的道路上,永不停止地走。一个孤高的人,他的形像,显得更加突兀而醒目。

《叹异抄》的构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