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x的函数关系式;②再利用结论可求得其最得最小值时对应的x的值,则可得到P、C、D的坐标,可判断A、C关于x轴对称,B、D关于y轴对称,可判断四边形ABCD为菱形.
8.如图,在菱形ABCD中,
,
,点E是边BC的中点,连接DE,AE.
(1)求DE的长;
(2)点F为边CD上的一点,连接AF,交DE于点G,连接EF,若 ①求证:△ ②求DF的长.
【答案】 (1)解:连结BD
△
;
,
(2)解:①
②
【解析】【分析】(1) 连结BD ,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首先判定出△CD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BC,CE=2,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算出DE的长;
(2)①首先判断出△AGD∽△EGF,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AGE=∠DGF,故△AGE∽△DGF;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及勾股定理得出EF的长,然后过点E作EH⊥DC于点H,在Rt△ECH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FH的长,从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
, 又
9.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AB边向点B运动,点Q从点B以2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运动,如果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2时,求△PBQ的面积;
(2)当t= 时,试说明△DPQ是直角三角形;
(3)当运动3s时,P点停止运动,Q点以原速立即向B点返回,在返回的过程中,DP是否能平分∠ADQ?若能,求出点Q运动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当t=2时,AP=t=2,BQ=2t=4, ∴BP=AB-AP=4,
∴△PBQ的面积= ×4×4=8;
(2)解:当t= 时,AP=1.5,PB=4.5,BQ=3,CQ=9,
∴DP2=AD2+AP2=2.25+144=146.25,PQ2=PB2+BQ2=29.25,DQ2=CD2+CQ2=117, ∵PQ2+DQ2=DP2 , ∴∠DQP=90°, ∴△DPQ是直角三角形.
(3)解:设存在点Q在BC上,延长DQ与AB延长线交于点O.
设QB的长度为x,则QC的长度为(12-x), ∵DC∥BO,
∴∠C=∠QBO,∠CDQ=∠O,
∴△CDQ∽△BOQ,又CD=6,QB=x,QC=12-x, ∴
,即
,
解得:BO=
,
∴AO=AB+BO=6+ ∵∠ADP=∠ODP, ∴12:DO=AP:PO, 代入解得x=0.75, ∴DP能平分∠ADQ, ∵点Q的速度为2cm/s,
∴P停止后Q往B走的路程为(6-0.75)=5.25cm.
∴时间为2.625s,加上刚开始的3s,Q点的运动时间为5.625s.
,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得出 AP=t=2,BQ=2t=4, 所以BP=4,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可算出答案;
(2)当t= 时,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得出AP=1.5,BQ=3,故PB=4.5,CQ=9, 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DP2,PQ2,DQ2,从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DQP=90°, △DPQ是直角三角形;
(3) 设存在点Q在BC上,延长DQ与AB延长线交于点O , 设QB的长度为x,则QC的长度为(12-x), 判断出 △CDQ∽△BOQ,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
,根据比例式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BO的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
12:DO=AP:PO, 根据比例式求出x的值,从而即可解决问题.
10.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为正整数.
(1)求 的值;
(2)当此方程有两个不为0的整数根时,将关于 的二次函数 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图象位于 轴左侧的部分沿 轴翻折,图象
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