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 - 重点笔记

3、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景观(P364)

明代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P367) 御花园: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P367) (明)兔园,元代“西御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P371)

清代:

清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保留了明代旧观,西苑进行了较大的增建和改建,延 聘江南著名叠山匠师张然主持叠山工程。

清代,西苑琼华岛南坡改建为佛寺“永安寺”,山顶广寒殿旧址建喇嘛塔“白塔”,琼华岛因而更名为白塔山。(P374)

清行宫及离宫建设,西北郊可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瓮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P381

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北京西北郊)(P377) 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P379

畅春园也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江南著名叠山名家——张然)(P278)

清代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占地564ha,以自然风景融汇园林景观,开创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P285)

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西北郊第二座离宫御苑):圆明园 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

1、儿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3、多奇峰异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4,构成了完整的水系

6、 格局在风水方面的优越性(P285)

避暑山庄:康熙36景(四字),乾隆36景(三字)(P286)

雍正时期圆明园扩建的四部分内容:扩建后的总面积扩大到200余ha 1、新建一个宫廷区

2、就原赐园的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

3、把原赐园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4、扩建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P286)

13

圆明园雍正28景,乾隆40景(P286)

明代与清初皇家园林建设之变化:

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由前者到后者的转移,说明了宫廷的园林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统治阶级的生活习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有着直接的关系。(P288)

清初的离宫御苑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于: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姿此三者为一体。(P391)

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P392)

扬州:

明代明末扬州,江南名园之四:

郑元勋——影园——计成设计 (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 P394影园:湖(南湖)中有岛,岛中又有池的格局。

郑元侠——休园——宋介之《休园记》(以山水之景取胜) 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简远,疏朗,开始运用游廊串联景点的做法。

郑元嗣——嘉树园

郑元化——五亩之园(P289)

康熙时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莜园(P392)

张然主持的几座名园:西苑(顺治)、畅春园、万柳堂、怡园、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

《扬州画舫录》(李斗):“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名园胜。”(P291)

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园林。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

苏州,沧浪亭始建于北宋,狮子林始建于元代,其余大多创建于明代后期。(P292) 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拙政园图》(P293)

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私家园林11处(P299)

上海豫园——黄石大假山,出自叠山巨匠张南阳之手(P301)

清初北京著名文人园林——纪晓岚 阅微草堂 李渔 芥子园

清代造园匠师:张南垣,次子张然

14

计成《园冶》(P314)

《园冶》列举5种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叠山应做到“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叠山17类;选石,叠山石料16种。“相地”中认为山林地最好,把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6类。

明末清初造园著作:《园冶》——计成

《一家言》(《闲情偶记》)——李渔

《长物志》——文震亨(P429~434)

康熙延聘江南文士叶洮和江南造园家张然参与畅春园的规划设计,首次把江南民间造园技艺引进宫廷,同时也把文人趣味掺入宫廷造园艺术。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造园之变化:

1、造园家,无论工匠“文人化”的,或者文人“工匠化”的,按其执业方式和社会地位而言,已有几分接近现代的执业造园师;或者说,己具备类似后者的某些职能。

2、造园的理论方面,涉及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探索和具体的造园手法的表述,虽未能形成系统化,但已包涵现代园林学的某些萌芽;

3、造园的运作比较强调经济的因素,已朦胧地认识到市场、价格的制约情况。(P436)

寺观园林:P442

其他园林:兰亭(绍兴),什刹海别称积水潭(北京),(浙)江楠溪江 总结:

元、明、清初造园活动的特点: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P451)

七、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园林在艺术方面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封建文化沿袭宋、明传统,但已失却后者的能动、进取的精神。反映在艺术创作 上,一是守成多于创新,二是过分受到市明趣味的浸润而愈来愈表现为追求纤巧琐细、形式 主义和程式化的倾向.园林方面,乾隆朝的造园活动之广泛,造园技艺之精湛,可以说达到 了宋,明以来的最高水平。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 两个高峰,同时也开始逐渐暴露其过分拘泥于形式和技巧的消极一面。(P334)

15

私家园林三大地方风格: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P334)

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 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

圆明三园总面积350ha,在三山五园中居于首位。(P381)

大内御苑:

西苑, (平原上人工的山水园)慈宁宫 宁寿宫 建福宫

慈宁宫,东西宽55m,南北深125m,面积0.69ha(P356)

建福宫,没有水景,以山石取胜的早园,建筑密度比较高,0.4ha(P357)

宁寿宫——乾隆花园,东西宽37m,南北深160m,0.6ha(P358)

行宫御苑:

静宜园(香山),景明苑(玉泉山).南苑(南郊)

静宜园位于香山东坡,面积达140ha,相当于一处园林化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乾隆题28景。(P362)

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为天然山水园

香山静宜园为天然山地园(P338)

北海中的园中园:见心斋。快雪堂中有移自艮岳的名石“云起”。

南苑占地约230ha,作为一座皇家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P376)

离宫别苑: 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其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大型人工山水园 其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大型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 圆明三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P338)

圆明园“四十景”,其中十二处为乾隆时新增(P379)

圆明三园在清代皇家诸园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圆明三园中成组的建筑群以及能成景的个体建筑总共有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P381)

长春园内北墙一带有一区欧式宫苑:“西洋楼”…..

西洋楼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是把欧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