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第3讲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系建构

真题考向引航

真题回眸

考向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2010·江苏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C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 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

解析 该题通过青藏高原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其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主要是因为热量、水分条件好;高原北部属于独特的高寒气候,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适宜发展畜牧业,但如果过度发展会出现生态破坏问题。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云量少,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丰富;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落差大,且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所以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所以建立保护区的目的主要应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考向二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2010·广东文综)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解析 (1)读图,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内蒙古西南部地处温带,植被以草原为主,是温带草原带。(2)从图上看出2005年的建设用地要比1990年的有所增加,因为这个阶段正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用地增加。(3)内蒙古草原广阔,农业以畜牧业(牧羊)为主,可大力发展“羊”产业;通过图可知,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煤炭开采业。(4)该地支柱工业部门是煤炭开采业,可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相关产业和能耗较高的产业,如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5)建设城市新区是解决老城区过度城市化或城市规模过大的有效措施,题干中所说的E市显然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从决策层面讲是规划超前,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还有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居民收入等多方面的因素。

答案 (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

料及化学制品业。理由: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②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①城市规划超前;②配套设施不足;③交通不便;④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

考向三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3.(2010·海南地理)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等知识。仔细观察图例及其在不同图片中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关于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注意从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别阐释。

答案 (1)M地区制鞋企业把生产厂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增加了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命题预测

本讲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工农业发展、区域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考查内容上主要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湿地的破坏)及整治;某一区域资源、能源和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某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考查形式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在以后的区域地理复习中,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能够借鉴熟悉的案例分析思路,分析其他相关的新案例材料。重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把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全球变暖等知识联系起来;能源资源的开发重在分析能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及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应充分考虑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方向;重点把握产业转移的实质、动力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