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分析】(1)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根据公式F浮=G﹣F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2)根据F浮=ρ液gV排的变形公式ρ液=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物体浸没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圆筒和液体的总重加物体与拉力的之差(即浮力),根据公式p=计算出压强.

【解答】解:(1)由图象知,圆柱体完全浸没,此时F=4N; 所以F浮=G﹣F拉=10N﹣4N=6N,

(2)因为浸没,所以V排=V物=400cm3=4×10﹣4m3 由F浮=ρ液gV排得: ρ液=

=

=1.5×103kg/m3;

(3)液体的体积V液=Sh=400cm2×10cm=4000cm3=4×10﹣3m3

液体的重力G液=m液g=ρ液V液g=1.2×103kg/m3×4×10﹣3m3×10N/kg=48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液+G容器+G物)﹣F拉=(48N+4N+10N)﹣4N=58N; 受力面积:S=400cm2=4×10﹣2m2, p==

=1450Pa.

故答案为:6;1.5×103;1450Pa.

三.实验题(25题2分,26题1分,27题5分,28题7分,29题7分,共22分)

25.如图是用杠杆提起重物的示意图.请画出拉力F1(方向竖直向上)的力臂,并画出挂重物的绳对杠杆的拉力F2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

【分析】在力的方向上正向或反向延长得到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第21页(共30页)

【解答】解:如图,在F1的方向上正向延长得到力的作用线,过支点O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则OB为动力臂;

在F2的方向上反向延长得到力的作用线,过支点O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则OA为阻力臂.

答:F1、F2的力臂如图所示.

26.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考点】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可以从定滑轮或动滑轮绕起.要知道从动滑轮绕起比从定滑轮绕起多中间一根绕线承担阻力,更省力.

【解答】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27.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逨度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A (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重力势 能转化而来的.

(2)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 碰前A (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高度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成“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分析】(1)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B被推动移动的距离体现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物体A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物体A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B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球和木块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永远运动下去. 【解答】解:

(1)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物体A,研究的是物体A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物体A在斜面上时,具有重力势能,在滑下的过程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22页(共30页)

(2)该实验物体A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滑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撞前A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控制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改变的;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那么,物体B被碰撞后就会永远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运动距离的远近,就无法比较物体A动能的大小,达不到探究的目的. 给答案为:(1)A;重力势;(2)碰前A;高度;(3)不能.

28.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滑轮组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 钩码上动力作用点滑轮组的机升高度动力F/N 移动距离械效率η/% h/m s/m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① 3 0.5 2 0.1 1.1 0.3 4 0.5 4 0.1 2.0 0.3 66.7 ② 5 1 4 0.1 0.5 50 (1)如表中数据中有一组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不同,这组数据是第 4、5 次实验的结果,相对应的滑轮组是 乙 (填“甲”或“乙”).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向上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正确读数.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①处数据应为 66.7 ;编号②数据应为 1.6 N. (4)小明分析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请你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AB (不定项选择). A.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B.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由表中第4、5组数据可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5)小明最后用甲滑轮组又测了一组数据:G=5N;h=0.1m;F=1.6N;s=0.3m,结果发现竟然机械效率算出来超过了100%,请问导致小明犯错原因最可能是 拉力F读错 . 实验次数 动滑轮物重重G动/N G/N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分析】(1)根据实验的结果中的动力数值,可知相对应的滑轮组; (2)为准确地测出拉力,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3)根据公式η=

×100%=

×100%计算①的机械效率和②的读数;

(4)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及前面物理量的变化得出结论,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分析3、4中机械效率和物理量的变化,得出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第5组数据与前面的几组机械效率比较,得出结论. (5)实验时由于操作或读数错误会导致所测滑轮组效率错误. 【解答】解:

第23页(共30页)

(1)由表中5组数据中有一组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4组不同,这组数据是第 4、5次实验的结果,相对应的滑轮组是乙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才能准确测出拉力的值; (3)①η=

×100%=

×100%=

×100%≈66.7%;

②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机械效率η=50%; 由η=

×100%=

×100%=

×100%=50%,解得F=1.6N;

(4)A、第1、2组数据,动滑轮重、钩码重相同,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B、第3、4组数据,动滑轮、钩码被提升的高度相同,被提升的钩码重不同,机械效率不同,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由表格中数据知,第5组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η=50%;

第五组比第四组滑轮组省力,但机械效率更低,所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的说法不正确.

(5)实验时,对测力计读数错误,或提升物体高度读数错误,或没有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都会造成滑轮组效率不同甚至错误,由“G=5N;h=0.1m;F=1.6N;s=0.3m”,可知导致小明犯错原因最可能是拉力F读错. 故答案为:(1)4、5;乙;(2)匀速;(3)66.7;1.6;(4)AB;(5)拉力F读错.

29.小明用天平、大烧杯、小烧杯和水来测量一石块的密度.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ACB .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天平调平后,小明测出了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m= 58.2 g.

(3)因为石块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小明 用以下方法测量石块体积,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的小烧杯的质量15.0g

B、把装满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图乙放置

C、把石块缓缓浸没入大烧杯中,大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烧杯 D、待溢出的水全部滴入小烧杯后测出小烧杯的总质量是34.4g (4)小明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石= 3.0×103 kg/m3.

(5)小南观摩了小明的实验后认为小明测量体积的方法麻烦,他认为可以把小烧杯中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直接读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采用谁的方案可以使测量误差更小? 小明的方案误差小 ;

(6)小明在实验中找到了乐趣.他用一只有颈的圆柱形塑料饮料瓶和一桶水、一把刻度尺就巧妙地测出了食用油的密度,他的操作步骤如下: A、剪去饮料瓶的上部,保留圆柱部分,测出圆柱直径d

B、瓶中放入几个石块和少量水,使水没过石块,将它放入桶中,使它浮在水面上,测量露出水面的瓶高h1.

C、在瓶内注入一些待测的食用油,测量瓶内水面上的油层厚度H

第24页(共30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