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与企业融资

异质性与企业贸易的研究的演进。为数不多但日益增加的实证分析也为要素市场不完全下的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 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时间段、不同样本量、不同企业类型的数据均验证了金融异质性是导致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出口能力。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促进出口的主要政策,可以认为出口退税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变动成本。阳佳余(采用我国年间持续经营的万多家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企业融资状况的改善不仅能提高企业出口的概率,而且对其出口规模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还发现融资状况改善对外资企业出口影响最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受到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但其出口表现并未更差。此外,融资状况改善对那些高外源融资依赖度行业的企业出口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孙灵燕和李荣林(釆用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报告的中国家企业数据对金融与企业出口行为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融资约束是限制企业出口参与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本文发现企业出口参与对外源融资约束的依赖程度因所有制不同存在差异。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外源融资约束对出口参与的影响不显著;而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约束对其出口参与起到显著的作用。另外,区分出口企业类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外源融资约束限制了企业的初始出口,而对于保持出口商地位的作用并不明显。韩剑和王静(使用艾维格数据中心提供的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包括统计数据库中所有样本企业,发现银行贷款约朿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出口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约束无法通过出口进行有效化解。此外,已有的研究还关注缓解现有金融市场中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通过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往来或者关联关系,使得内资企业(尤其是面临融资困境的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更加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这与外资企业本身在中国的法律和政治地位较高,且有母国资金支持而相对较少面临外部融资困境,内资企业可以通过与外资建立联络和产业纽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幵展国际化经营.

9

第2章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

2.1 我国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银企关系分析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难以满足贷款条件的要求。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组织结构不稳定,内部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更缺乏足够的经过外部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以及经营业绩良好连续的记录,无法满足银行信贷、结算业务要求的必备条件。并且,中小企业有的关联关系复杂,造成银行审查成本、管理成本增加,据统计,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审查成本、管理成本为大企业的倍左右。

有关信用缺失,尤其是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机制。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中企业缺乏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且缺乏信用数据资源,造成银行放款依据不足。并且社会上缺乏一套有效和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体系。现有信用担保体系由于资金不足、手续复杂、费用高昂等原因,很难发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撑作用,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关系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公共产权定位不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从事盈利性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的中小企业是集体企业,公共产权定位不当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也不够。

企业的产权关系存在着混乱现象。中小企业很多是集体企业,而集体企业产权关系混乱问题突出。表现为财产关系不清,投入性质界定混乱、资产归属混乱。造成企业发展中的制度改革和分配困难。

我国至今都缺少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融资行为都缺乏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扶持发展政策。在“抓大放小”的改革和过去依靠大企业、大行业的规模发展模式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外部障碍要比大企业多,中小企业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关系紧张。

10

2.2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分析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由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中国的二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三个层次组成的资本市场体系。但是现有资本市场结构中功能定位有失偏颇,机制不健全。

在促成中小企业大规模直接融资的一级市场里存在着金融市场服务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直接的两个与企业规模有关的缺口。一是一级市场的发行上市标准偏好企业规模导致制度性缺口的出现。相对于具有成熟金融市场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上市标准,我国的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规模要求更有偏好。特别是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规模要求难以企及。从那些在国内未能成功上市而在国外上市后有优异业绩表现的中小企业的发行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缺口。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起到重要作用的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也不尽人意。在企业的初创阶段,我国的天使基金少之又少,风险投资仍是政府主导和控股,自然的偏爱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眷顾非常可怜。投资的规模小,投资业务分布地区分散,难以驾驳大的投资项目。现行法律法规有诸多地方不适应风险资本市场特点。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政策有所放松(例如创业板的上市门滥、中小企业的企业债发行标准都有所放宽),但能够发行企业债或者进行创业板公募资金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中的精英、或者己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望资本市场而兴叹。

11

第3章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最新形式及未来趋势

3.1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最新形式

目前,从中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温州可以看出,民间金融的主流并不

是民间互助性的金融组织,更不是与地下经济紧密相关的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等地下金融组织,而是中小企业为了实现企业顺利经营和运转所进行的各种融资活动。除了诸多的银行贷款、公开上市以外的融资方式和手段,中小企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运用、创造了基于资金可得性、控制权稀释程度、信息披露程度、员工激励、核心层凝聚力以及市场、技术、声誉等外部资源的考虑,这些融资方式各有不同,主要有股权私募、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民间借贷的延伸形式等,这些融资方式占据目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市场的绝大部分。股权私募所谓股权私募融资主要指通过成立股份合作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股本,以及向管理层或职工以职工持股计划的形式募集企业所需资金。清华大学的朱武祥教授认为,这种股权私募市场有点类似美国早期的股市,反映了成长性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内在客观需求。对于股权私募,投资者往往会得到以下结果①公司上市,投资者最终“如愿以偿”,这种情况较少②公司没有上市,但投资者能够每年得到分红③公司既没有上市,也没分红,但投资者仍有未来预期④公司破产或倒闭,投资者的钱血本无归。股权融资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要以管理层为主要对象,企业职工适度参与②资金来源主要是按照社会圈层结构逐步向外扩散。一般先是企业员工家属和亲友,然后是熟人,继而再向生意圈等外围扩散③分红方式灵活其利润丰厚。企业分红的方式主要有现金配送、赠股以及二者结合的形式④股权的转让存在特殊限制。一般企业的股权私募转让限于企业内部。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