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药学》内容归纳

《中药学》内容归纳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中 药

基本概念中药学

本 草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 历经史证类 代备急本草 主要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拾遗 中华本草 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广义——是研究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狭义——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是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的统称。

——简称《本经》,载药365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首创药物三品(功用)分类法,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载药730种。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的药学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开创了以病类药之先河。

——又称《唐本草》,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开创了药学著作的先例。 ——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是完整流传的最早的综合性的本草著作。

——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完备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流传甚广,影响中外。

——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纠正和补充《本草纲目》的内容。 ——载药8980种(另载民族药1641种)。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年来的药学成就,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被誉为“新的《本草纲目》”。 ——简称《中国药典》,载药2136种(2010年版)。是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第二、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与炮制

道地药材 采集原则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采集方法

含 义

目 的

中药的炮制 方 法

——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品种优良,疗效突出的药材。 ——应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为依据,在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进行。 全草类药材——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

花、花粉类药材——花类药材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摘花蕾,花粉类药材则须适时采取。

果实、种子类药材——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集,种子类药材通常在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茎类药材——多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集为佳。

树皮、根皮类药材——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产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动物昆虫类药材——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集,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减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性能,改变性状,纯净药材,矫味矫臭。 修治: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作好准备。 水制: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水火共制:既用水又用火,或加入辅料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 其他制法:系指上述四类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

2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性能的含义

——是指药物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等内容。

——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概述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含 义 内 容

四气 五味升降浮沉 ——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以偏纠偏)。

——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包括寒、热、温、凉、平五个方面。

——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对其寒热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概括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他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是指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 ——包括酸、苦、甘、辛、咸、淡、涩七个方面。

——五味既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又是药物功能的高度概括,后者构成了五味理论的主要内容。 辛——发散、行气、行血。

甘——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酸(涩)——收敛,固涩。

确定依据

运用原则 含 义 内 容

确定依据

主要作用

苦——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坚阴。 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淡——渗湿利水。

含 义 确定依据 运用原则

——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中药升降浮沉是相对人体升降出入异常的一种定向理论。

根据病势——凡病势下陷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势上逆者,宜沉降不宜

3

升浮。

根据病位——凡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

影响因素 含 义 确定依据

——气味、质地、炮制、配伍。

——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治疗病变所在部位为依据。

归经与四气——归经相同,四气不同,提示作用部位相同,作用性质不同。 归经与五味——归经相同,五味不同,提示作用部位相同,作用机理不同。 归经与升降浮沉——归经相同,升降浮沉不同,提示作用部位相同,作用趋向不同。

广义——是指药物的偏性。

含 义

毒 性

狭义——是指有毒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影响因素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四气、五味 归 经 升降浮沉 毒 性

——剂量、炮制、配伍、用法等。

归经与其他药性的关系小结

中药功效对证功效

——中药功效是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通过简洁的术语加以表达的,又称功能、功用、效用和作用。。

含 义 临床意义

——对证功效是针对中医所特有的“证”发挥治疗作用的功效。 对证功效既是药性理论产生的基础,又是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

4

——防止两个误区、注意辨证用药、严格控制剂量、采取防范措施。

——是说明中药性能的主要依据。 ——是中药的定位理论。 ——是中药的定向理论。

——是指有毒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附:中药的功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