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2)

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什么理论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①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从而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建立起能够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②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物质,揭示出物质的内在矛盾性、自我运动性,阐明了精神能动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就不再只具有纯粹的受动性,而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在这一基础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或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就能被合理地引入唯物主义体系之中,从而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五、分析题

1.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说宋 国有个养猴的人,他常常省下自己的口粮喂猴子,不 久家里粮食所剩无几,他试图减少给猴子的粮食供应 ,便于猴子商量道:“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的栗子,早 上三个,晚上四个,好不好?”猴子们听了都站了起来 ,十分生气。过了一会他改口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 四个,晚上三个行吗?”猴子们听了哥哥都趴在地上, 非常高兴。

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质量互变原理分析这个故事。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质变基础上又展开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形式具有多样性。量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事物的构成成分在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质变的基本形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爆发式飞跃;另一种是非爆发式飞跃。所谓爆发式飞跃,是指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所谓非爆发式飞跃,是指不通过对抗的形式,而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

现的质变。

朝三暮四故事中的养猴人,掌握了猴子的习性后,在劝说猴子的过程中,对将要提供的栗子,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新的排列组合,便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处理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实同形异的假相,以免受其迷惑。

2.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 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 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因为无 益而舍之者,不耕耘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 ——摘自《公子·公孙丑上》

问题:

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的观点庸俗进化论。二者都是错误的。

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庄稼的生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期待事物一蹴而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

3.白马非马:马固有色,故有白马是马无色,有马 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马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 也。黑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 ——摘自《公孙龙子》

问题:白马非马说,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答:白马非马说割裂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性与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根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