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旱灾的时空分异规律:

(1)1949——1965年,中国旱灾格局总体呈东西差异,从西到东有4个梯度带:中部低旱灾频率带、中西部较高旱灾频率带、中东部高旱灾频率带和东部沿海较低旱灾频率带。

(2)1978——2000年,中国旱灾格局仍呈现东西分异。重灾区在北方的分布变化不大,其中华北平原的灾次有所减少,南方重灾区的分布变化较大,中部5省区整体旱灾频率减小,贵州则明显增大。 联系:(自己总结)

中国的水灾与旱灾格局均呈现东西分异、南北分异的差异。从自然因素来看,水旱灾害的发生均与中国的季风气候的时空分布规律、地形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人为因素看,都有人类活动,农业生产等受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在分布上都与中国人口密集区分布较一致,人口多的地区,水旱灾害频发。

6、阐述中国台风灾害对沿海地区灾情的影响。(P333自己总结)

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集度高,是台风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口和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使沿海自然灾害的损失不断增加。

(1)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等掀起巨浪易造成垮堤、机械故障、海水污染等灾害。 (2)台风伴随强降水天气,暴雨形成洪水,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

(3)导致涝渍灾害严重,往往伴随生物病虫害等次生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第 32 页 共 33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7、阐述中国水灾、台风、旱灾、冰雹等灾害对农业的主要影响。(自己总结)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灾、台风、旱灾、冰雹等灾害往往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生产,不利于机械化的使用、农业的耕作、收获等。

(2)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水灾、台风、旱灾、冰雹等灾害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很大程度上降低农作物产量,甚至造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作物的减产、绝产。

(3)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水灾、台风、旱灾、冰雹等灾害往往会造成土地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4)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影响,水灾、旱灾极易造成虫灾、蝗灾等,这些伴发性灾害更加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8、阐述中国地震和水灾等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自己总结)

(1)对城市工矿、房屋建筑的影响:水灾往往会冲毁部分建筑物,而地震等灾害对于房屋的危害更甚。

(2)对交通的影响:水灾往往会伴随城市内涝出现,导致道路积水,桥梁垮塌等,而地震形成的道路地裂缝等对城市交通会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们的出行。 (3)对生活设施的影响:水灾和地震等灾害往往会破坏城市供水、供电系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4)对生产设施、商业设施的影响:水灾和地震等灾害往往导致工厂停工、商店产品供应不足,影响生产活动、商业活动的开展。

(5)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地震、水灾等灾害往往伴随疫情的发生,对灾后的公共卫生防治等产生重要影响。

第 33 页 共 34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

1、简述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P355、自己总结) 中国大气污染状况:

从全国范围看,中国大气污染仍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但随着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在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化。煤烟型污染中,大气污染物以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为主;在有的城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中,汽车尾气的分担率在上升。

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自己总结)

(1)自然因素:①中国冬季风强劲,大风扬沙天气,易造成大气污染。②盆地、多山地形等不利于大气污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