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两种方式,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研究结论:应当结合国家干预理论、土地特性和中国国情选择土地利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和手段。 记者:在有限的城市资源、空间下,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使其利用率最大化?
孙振华:城市向北扩张规划的起点和超前性非常重要。许多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城市的扩张不应该是蔓延式,发展到那里,就侵占到那里。没有缺乏整体规划是不利于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是一种公共干预,它强调城市有机的整体性发展。中央电视台新址建筑设计者库哈斯认为,城市的发展要惠及大多数人的利益,私有化的土地市场不能使土地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因此必须要有集约式的公共政策,以免在土地利用上产生过于市场化的弊端。公共干预不主张粗放式的发展,而是要精明增长,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全方位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利益层面,还要上升到规范人的行为和提倡新的生活方式层面。
记者:北部新城在规划建设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孙振华:北部新城在做城市规划时要注意配套建设,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来改变人们的居住观念和生活方式。如增加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那么人们要求的纯居住场所面积就会减少;再如引入公共洗衣店之类的便民服务,就能减少居民购买洗衣机,省钱省空间,生活方式更简捷方便。还有自行车、邻里交往等等,都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公共干预的强大功能在于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还能促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更环保、健康。北部新城作为发展中的区域,将成为一个新式的居住城区。 记者:作为“新城”,它的规划起点应该设定什么方向?发展定位呢?
孙振华:期待未来北部新城不再是旧城区的“翻版”,而应该有更高的起点。其实深圳一些高级住宅的居住品质已经超越了欧洲某些大城市,现在要给予城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精致,更需要的是高品质的精神生活。许多楼盘广告都有漂亮的关于生活方式的广告,说明开发商早就察觉到这种趋势,但它却一直是不能兑现的一些广告语。新生活方式的实现仅靠市场力量就显得路途漫漫,适当的公共干预更能引导这种发展趋势走上轨道。通过北部新城的建设,应该倡导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新城不应该是旧中心区的简单复制,它更应该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崛起。深圳北中部是高科技人群的集居地,也是福田、南山白领的新驻地,居住人群结构的升级,使北部新城更具备发展成为倡导新生活方式的新城区,政府公共干预更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改变过去一味强调高、大的习惯,变成人居、绿色的新生活方式,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在新城建设中更值得推广。在第三轮城市建设浪潮中,北部新城的建设要区别于旧城建设,应该瞄准国际化,政府从人性、舒适方面提升,在全民参与下进入新城建设的思考,共同推动第三轮城市建设发展。2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以ITS个别项目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
(3)目的在于鼓励个人出行行为发生变化的政策答: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TDM)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国外成功的TDM经验,针对青岛市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实施有关TDM策略的一些初步看法,初步探讨青岛市在交通建设方面可以采取或调整的管理措施和策略,尤其是围绕目前重点建设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和先进的交通控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策略中图分类号:U121,U491.1+7目前整个世界都在朝着城市化,汽车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显示出其\大动脉\作用.世界平均的城市化水平约为47%,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75%,发展中国家在38%左右,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33
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7%,个别地区如上海城市化水平高达88.3%,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近年来青岛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底城市化率达到54.77%超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