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题整理版(有答案参考)

杆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9、(2008年)选择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标准流量为 高峰小时交通量

第九章

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美好的生活在向你招手!加油拉了!)

一、(2004年)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称为_c_。 a. 停车密度 b. 停放车指数

c. 停放周转率 d. 停放饱和度 引申:

城市停车场是指在城市中供各种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停放的场所。城市停车场按其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停车场的服务性质可以分为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按停放的车辆类型可以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按停车场的建筑类型可以分为室内停车场和露天停车场;按停车场所处的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按停车场的经营性质可以分为经营性停车场和自备停车场;按停车场服务的机动车来源可以分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和市内机动车停车场;按停车场与道路的关系可以分为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等等。 停车调查主要参数:

1停车目的:指车主(驾驶人员,骑车人员)在出行中停放车辆后的活动目的 2停放时间:指车辆在停车场实际停放时间,它是衡量停车厂交通负荷与周转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其分布与停放目的,停放地点土地使用等因素有关。

3累积停车数:指典型停放点和区域内在一定时间(时段)实际停车数量 4延停次数:指一定时间间隔,调查点或区域内累积停放次数

5停车场容量:指给定停车区域停车场有效面积上可利用于停放车辆的最大泊位数 6停车需求: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量 7停车供应:指一定的停车区域内按规范提供的有效车位数

8停车密度:停车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它可以作两种定义:一是指停放吸引量(停放量)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一般高峰时段停车密度最高;另一种定义是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吸引点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9停放周转率:指单位停车车位在某一间隔时段(一日,一小时或几小时)内停放车辆次数,为实际停放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

10停放车指数(停放饱和度,占有率):指某时段内实际停放车数量或停放吸引量与停车场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

11步行距离:指从停放车处到出行目的地的实际步行距离,可反映停车场布局的合理程度,也是规划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二、(2006年)停车调查的方法有连续式调查、 间歇式调查 和询问式调查;

停车需求预测可归纳为建立土地利用与停车产生率的关系模式的基于类型分析法 的 产生率 模型,建立停车需求与城市经济活动、土地使用等多因素相关的基于相关分析法的 多元回归 模型及基于停车与车辆出行关系的出行吸引模型。

37

3、(2007年)试分析我国大(特大)城市停车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来改善。 答: 我国大(特大)城市停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大城市的停车问题日益严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汽车的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家用小汽车的高速增加,不仅对城市道路提出需求,而且对城市停车设施提出要求。使城市停车场的供需矛盾加剧。 2、城市公共停车场严重短缺

目前,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总量普遍严重短缺,城市停车设施的现状与规范的规定差距很大,相应的停车场车位数量也严重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首先是城市公共停车场严重缺乏,各种外出购物和办事的车辆缺少场地停放。其次是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上不合理,城市中心区等最需要停车设施的地区停车设施不足。其三是各类公共建筑物配建的停车场严重不足,自身拥有的车辆和公务车辆没有足够的停车泊位。其四是居住区配建的停车场严重短缺,甚至有些早期建设的居住区根本就没有配建机动车停车场,导致今天的机动车无处可停。 3、现行的法规不尽完善

长期以来相关法规,主要明确的是各类建筑物的停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