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会通过产权的交易得到解决。
4. 信息不完全何以会造成市场失灵?
在不完全信息下,由于经济当事人只以平均水平判断交易对象的质量,因此交易的结果将使得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例子有次品市场的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的策略是保护信息劣势一方、促进信息的传递。
第八章 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62. 国内生产总值(社论49)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3. 国民生产总值(社论48) 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国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4.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是指个人收入减去所得税后的收入。 65. 失业率
是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66. 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
名义国民收入是指用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民收入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简述题
26. 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此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 (2)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最终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计算,因此中间投入不应计算在内,避免重复计算。
(3)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表示的,因此有名义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分。 27.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
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一个结算。它可以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衡量。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支出与收入核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如果经济处于匀衡的运行之中,可以认为,经济的运行结果是核算的结果。因此,为了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把经济中的支出和收入分别置于事先加以考察,则恒等式恰好是这些因素运行的均衡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事先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九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名词解释
67. 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又称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 68. 边际消费倾向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而小于1。 69. 储蓄函数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又称储蓄倾向,用公式表示为:S=S(Y)。 70. 边际储蓄倾向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S=ΔS/ΔY。边际储蓄倾向大于0而小于1。 71. 投资乘数
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72. 税收乘数
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73.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简述题
28.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 动机制是什么?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由社会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均等时所决定。在社会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会引起产量变动。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人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假定经济社会只有两部门,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用AE表示总支出,Y表示收入,C和I分别表示消费和投资,则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AE=C+I。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收入又可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即有Y=C+S。因此,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AE=Y,即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均衡条件的基本形式。 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产出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若产出低于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使产出与需求达到一致的均衡状态。 29. 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描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程论述:(1)AE=C+I,(2)Y=C+S,其中式(1)表示总支出AE由消费C和投资I构成;式(2)表示总收入Y用于消费C和储蓄S。产品市场均衡时,总支出等于总收入:C+I=C+S,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产品流通就能顺利进行。投资和储蓄决定的均衡点一方面决定实际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一方面决定产量在消费品和投资品之间的分配。 30.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动。从总支出角度看,这时的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假定政府购买是G=G0;政府税收对消费和投资都产生
影响,假定政府征收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Y-T0。由此,消费函数为C=α+βYd=α+β(Y—T0)。从而,由计划支出与计划收入的均衡所决定的国民收入为: C+I+G=α+β(Y—T0)+ I0+ G0=Y 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31. 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某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其中支出变动既包括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变动,也包括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税率。 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好时,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上升。此外,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并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利息率的影响。因此,现实中乘数并不一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计算与证明
8. 已知消费者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自主投资,I=6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1000,那么,为使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第十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名词解释
74. 资本的边际效率(MEC)(2005)(2002)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资本的边际效率也被称为预期利润率。
75. 投资函数
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I=I(r)。投资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76. IS曲线
是指产品市场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这一关系的几何图形即为IS曲线。
77. 流动偏好
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78. 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此会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79. LM曲线
是指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关系,这一关系的几何图形即为LM曲线。
简述题
32. 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根据凯恩斯理论,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并相应地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通常,货币供给被认为是由一国货币当局发行并调节的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无关,表示为m。因此,在以利息率为纵坐标、货币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基础上的。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货币需求。其中,交易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有关,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表示为L1(Y);而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r)。这样,货币需求可表示为:L=L1(Y)+L2(r)
于是,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L=L1(Y)+L2(r)=m,在已知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上述均衡条件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如图: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庇古的货币数量论,特别是由于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了利率的作用。但正如有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只注意到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如在现实的社会中,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供人们选择,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 33.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