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本质

部效应,即经济人的行为对环境的效果,并没有通过交易方式(成本—效益)反映出来,而表现在市场作用之外的,或者说在这方面市场失灵了。市场调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失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环境资源产权不存在,影响人们对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引起普遍的短期行为。例如,由于空气、河流、海洋水体等没有产权,私人通常不会对合理使用这些资源感兴趣。

第二,一些环境资源形成不了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没有价格或价格偏低,造成过度利用。江河、湖泊、海洋、空气等提供的环境服务通常没有市场或价格偏低,利用者不花什么钱就可以任意占用,造成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不断恶化。能源和许多其它矿产资源虽然有市场,但价格偏低,价格构成中并没有反映出其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成本,加剧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三,环境利用中存在着广泛的外部不经济性。这主要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对同其没有直接市场交易关系的其他企业或个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企业污染了周围环境,给周围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危害;上游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淤积了下游河道,加剧了洪涝灾害。外部影响的经济后果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出现差别,污染者不承担相应的污染责任,污染者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这些企业实际上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获得了某种竞争优势。

第四,很多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使用和消费不具有排他性,无法由市场自发地提供。如果一个企业保护了清洁的水体和空气,但不能排除周围的企业和个人享用,形不成需求市场。没有需求市场,通常也就不会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去提供这类公共物品服务。从而便出现了一种所谓“搭便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不承担责任的情况。可怕的是,搭便车行为具有传染性:你不付成本而获益,我付成本岂不吃亏了,于是我也不付,于是人人都想搭便车,最终导致公众悲剧的发生。[page_break]

第五,环境资源领域建立产权和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如对海洋渔业资源,特别是那些洄游鱼类资源,很难建立有效的产权,即使划定了产权,如把某一群鱼划给某个渔民,但监视、保护起来难度很大,成本也太高。

第六,环境资源利用及其影响一般是一个长期过程。同长期性相连的是不确定性,时间越长,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开采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从而抑制了企业和个人确立一种有利于资源长期持续利用的投资和经营战略。

三 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5

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引起了诸如贫困、失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战争等一系列社会内部矛盾,而且还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也引向了激烈的对抗状态之中,这些对抗集中表现为:全球生态危机严重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地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人类将面临资源危机;人口过量增长,即将突破地球所能供养人口数量的极限。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任由这一矛盾继续发展下去,毁灭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己。

3、人口指数增长及其后果

人口增长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需要3万年,公元初期缩短到1000年。1650年世界人口数量大约是5亿,从1650年5亿增加到1830年的10亿,之后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从100年缩减到30年、15年和3个12年。1970年世界人口总数是36亿,增长率每年是2.1%,按这个增长率相当于33年翻一番;8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突破50亿,现在已达到60亿。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89亿,2100年将超过100亿,届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人口如此大量增加,给资源、环境和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使我们必须面对诸如粮食、就业、住房、社会服务等这些问题。以粮食生产为例,近10年来,几乎每个国家的粮食总产量都有所增长,但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粮食增产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引起了人均消费量的下降,温饱问题还困扰着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60亿人口,人们就不得不增加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而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是严重的。深受人口泛滥之苦的国家莫过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因为粮食压力,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掠夺性行为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和草原的退化,从而加剧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退化速度。目前,中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土地面积每年仍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北京早在1991年就被内比罗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研究认为,造成沙漠化不断扩展的原因是:过度农垦占25.4%,过度放牧占25.3%,过度采樵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其他占8.5%。世界银行环境经济专家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50%的河段失去了使用价值,1000万人饮水困难,单大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则高达500亿美元,占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 。这是因人口压力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典型表现。

地球是有限的,有限的地球资源不仅要满足新增人口的物质消耗,而且还要满足整个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伴随人口增

6

长而来的人类活动是空前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对自然的掠夺已经远远超过对自然的回馈。

在市场调节下,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因为市场调节在生态环境上失灵使这些问题恶化。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及以物质利益竞争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强化,盲目扩大的生产与地球的有限性矛盾会更加尖锐。生产经营者引诱和鼓励人们去进行不合理消费,物质消费过度,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导致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很不协调。在人口数量增多和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联合驱动下,加之资源无价,环境外部效应,经济活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刺激下,人类对资源进行了无度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日益减少,部分已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在衰减,部分已供不应求;可开垦的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淡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消息》1999年11月25日转载了《美国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该文章认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9亿,有1/4的人将生活在长期缺乏淡水的国家,我们将要增加一倍以上的粮食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如果90亿人中有许多人得不到充足的供养,那么在21世纪中叶到来之前,世界就将出现不稳定。该文还提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一个孩子的消费量和污染量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孩子的30到50倍,当贫穷的国家繁荣起来的时候,他们的孩子的消费和生产的物质数量就越来越大,而且人们还无法得知如果照西方国家的消费水平,地球还能供养多少人?地球上的资源还可以支撑多久?我们又不仅要问:难道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人才可以过富裕的生活吗?难道地球上的资源只专供少数人享用的吗?难道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发展的权利吗??

4、社会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连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和水都成为问题。这种情况向狂热追求经济无限增长的人敲响了警钟。自然对人类报复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经济的增长并不绝对等于人类福利的增长。这表明,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已经到了极限,人类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弦更张。

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批未来学家,痛心于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危机的深刻性和严重性,指出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危机。《增长的极限》是这批未来学家的代表作,该书批判了西方工业文明对地球维持生命能力的真正无知;揭露了物质革命的成功,使以“增长癖”为特征的西方工业文明骄傲自满起来;指出了不惜一切代价地用倍增的速度去求取经济的增长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增长注定要使人类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都达到极限,引起灾难性的冲击。该书提出

7

了全球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引导人们把视野扩大到世界与未来的问题上去,第一次有力地批判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发展观和价值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上述思潮冲击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新发展观,是人类面向未来必然作出的战略选择。其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现行工业化发展模式潜在的非持续性危险,指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社会持续发展要求人对自然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代际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的延续问题。由于后代人不具有现实性,所以人类自身的延续性的命运就握在当代人手里。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问题上,当代人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当代人以未来人作为参照系考虑自身的发展,把地球不仅仅看作我们的地球,而且要看作我们是在借用子孙的地球。

发现了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问题。虽然人们提出了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论,但在资本占统治地位,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臵手段的竞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是处于对抗状态的,两对矛盾是不可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社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和经营的唯一目标。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在资本主义法律、道德规范下的利益争夺,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诸领域以多种形式展开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争夺。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在社会领域的特殊表现。在关系到生死存亡和切身利益的竞争压力下,竞争者往往会臵道德与法律不顾,不惜牺牲他人、大众、后代的利益,以获取蝇头小利或赢得眼前竞争的胜利。对于竞争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将被社会无情地淘汰,生存尚难保证,发展更无从谈起;眼前都难于维持,还谈何子孙后代的未来发展。对于竞争者来说,只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环境污染不污染,资源浪费不浪费都无所谓。

在现实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靠牺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发达国家希望继续维持这种有利于他们的竞争秩序,霸占更多的地球资源;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竞争秩序,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往往向自然环境转嫁社会竞争压力,以本国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等为代价来增强经济实力或求得眼前的快速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走这样的一条道路,他们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发达国家为满足奢侈需要而过度消耗资源,欠发达国家为尽快解决温饱问题而滥用资源。对于前者来说,凭借有利的竞争优势,通过不平等的贸易体制,就可以轻易地从后者那里获取廉价资源,因而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感;而对于后者来说,生存或温饱问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