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画家

中国美术史

擅山水 ,师法吴镇 、沈周 ,而又变新意,作品多构为长卷巨幛,以善画水著称,江河湖海,无不精好。又作 山峦重叠 ,高耸险峻 ,笔墨 或细密苍劲 ,或劲健沉郁,或纵横纷披 ,富有变化 。画风兼有浙派之长,笔势豪放潇洒,设色浅淡,意境冲和,尤长于画水,有《鸿濛奇遇图》中国美术馆藏、《 溪山揽胜图 》、《策杖寻幽图》、《武当霁雪图》、《谪仙玩月图》等传世。

如果说浙派的风格是在皇家艺术赞助下时兴起来的话,那么,吴门画派的崛起,则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繁荣的直接产物。

吴门画派:明代中叶兴起的绘画流派,与浙派前后逶迤达两百余年。吴门为苏州别名,是元四家影响最大的地区。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领袖,重新倡导文人画,自成一派。后有文征明,使画派阵容更加浩大,势倾浙派,成为画坛主流。它对明中叶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王履:字安道,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精诗文,通医术,善画山水。从他开始,纪游山水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体裁。他从南宋院体山水入手,行笔细密秀劲,长于经营位置,实际上是浙派的早期人物,然而他文学功底强,非一般职业画工所能及,所以归入吴门画派似乎更为恰当。晚年画风一变,主张师法自然,做到形与意的统一。他以画华山图著称于世,尤其是他的《华山图序》,成了画论史上重要的著作。创作了40开的山水册页《华山图册》,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

陈暹(音先):1405~1496,字季昭,号云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设色山水、人物,始学陈公辅,后变旧习,自成一家。若临仿古人,真赝难辨。暹以其业传周臣,臣又以其业传仇英。吴门画派的先驱。《春泉小隐图》故宫博物院藏、《沧浪濯足图》

杜琼:家吴城(今江苏苏州)之乐圃里。传世作品有正统八年(1443)前作《南村别墅图册》十页、天顺七年(1463)作《天香书屋图》轴,现均藏上海博物馆;景泰五年(1454)作《山水图》轴、成化八年(1472)为吴宽作《山水图》轴及《友松图》卷等,均藏故宫博物院;正编印八年作《听泉图》轴、成化四年作《师林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成化三年(1467)作《墨笔山水》轴藏四川省博物馆。著有《东原斋集》等。《天香深处图》

明四家:

沈周:1427 - 1509 ,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清河书画舫谓初号玉田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时山水画,多为盈尺小景,谨细精致,世称“细沈”,四十年后始作大画,粗枝大叶,大幅很多,草草而成,世称“粗沈”,用笔刚健豪放,力能扛鼎,沉着浑厚。以吴镇为主,兼学王蒙、黄公望,吸取众家之长,再加上家学,形成了独特风貌。

传世的真迹有《两江名胜图册》、《吴江图》、《灵隐山图卷》、《张公洞图卷》等,记录他对自然景物的特殊感受。《庐山高图》纸本浅设色大幅立轴,高193.8厘米,横9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元1467年成化三年作,直接体现了王蒙的体格,是他41岁时为老师陈宽祝寿而作的精品。

唐寅:1470 – 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江南第一才子”自称。在师承上,他向周臣学习仕女人物,又自出新意,作品分水墨、设色两种,前者线条遒劲,笔墨富于变化,如墨笔人物《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是以仕女作比对自我身世的感叹;后者则线条工整,突出装饰性,画风清新鲜丽,如《孟蜀宫妓图》。在山水方面也受周臣的影响,取法于南宋院体,发展出清劲细长的皴法,使画面增添灵逸秀雅之气,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又由于他通诗文、精书法,山水中又体现出强烈的文人风格,深厚中有洒脱、刚健中有柔和,如王世贞所说,是“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其代表作《落霞孤鹜图》上海博物馆藏,为绢本设色画,变李唐等南宋刚硬的风格为柔润明秀之笔,变斧劈皴法为长线条的清劲皴法,形成个人特点;花鸟发展了林良等人的水墨写意技法,造型和笔法都很有情趣,如《古木幽篁图》、《灌木丛篠(音效)图》等。

文征明:1470 – 1559,名壁或作璧,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和祝

- 33 -

中国美术史

允明、唐寅、徐桢卿被共称为“吴门四才子”。他真、行、草、隶诸体皆精,尤以小楷、行书成就最高。小楷远宗《黄庭》《乐毅》,近师欧阳询,结体紧密,锋颖俊拔,有自家风貌。行书以《圣教序》为宗,;力追二王,并参以宋元诸家笔意,成温润遒劲之体格,与祝允明齐名,并称“文祝”。他们不仅扭转了“台阁体”光润妩媚的书风,而且开创了王世贞所说“天下书法归吾吴”的局面,成为书法史上的关键性人物。由于这样的书学成就,文征明的绘画也秀丽温雅,风流蕴藉。他善作水墨和青绿山水,遍学元代诸家而自成一体;重写意,既不规于形似工巧,又不失其法度。他于笔墨之干湿浓淡,运笔之轻重缓急,设色之纤浓深浅,均有丰富的经验,使其落笔之际能达到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学古人而不泥古,早年笔法细谨,中年后笔法粗放,二者相比,细笔之画最具特色。画面优美、恬静,表现出君子的优雅之情。粗笔山水直接受沈周的影响,但粗中有细,水墨较润。

作品:《江南春图》、《东园图卷》、《真赏斋图》、《石湖清胜图》、《浒溪草堂图》、《石湖图》、《天平纪游图》、《洞庭西山图》、《金陵十景图》。

仇英:1493 - 1560 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师学周臣,以临摹古画为业而成为出色的画家。张丑《清河书画舫》称其“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珍妙”。他的画风介于浙派、吴二派之间,笔墨细润绵密,色彩浓丽柔和,具有装饰性,常以山水与人物相结合,人称“双美”,如《剑阁图》,其笔法出自李唐,山石多用斧劈,有力拔千钧之势,设色以青绿重彩烘染雪景,成为“工笔重彩”传统中一件重要作品。他的《桃源仙境图》、《仙山楼阁图》、《海天落照图》等,都是在唐人金碧山水风格中创新出奇的佳作。

文彭:1498 - 1573 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少承家学,篆、分、真、行、草并佳,体体有法,并自成家,不蹈父迹。才似胜之,工力远不及父。与何震(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并称―文何‖。 开创文人治印的风气,又扩大了一个游艺的领域。文彭用冻石刻印,并首创印章边款,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恢复了汉印传统,他和何震提出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并努力创作实践,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并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人掀起了学习篆刻的热潮。有很多人专学文彭,后人称―吴门派‖;有些人则学何震,后人称―徽派‖或―皖派‖。

传世作品有辽宁博物馆藏的《小楷赤壁赋》,故宫博物院藏的《行草五律诗》轴,上海博物馆藏有《隶书有美堂记》等19幅隶、行、草书作品,文彭亦擅绘画,作品不多。

文震亨:又名从泰,字启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震孟胞弟,元发次子,文彭之孙。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著有《长洲志》,《长物志》。《长物志》中有专卷论述书画。对文人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他编写的《长物志》这部重要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代表了吴门文化的精粹。

文俶(音触或替):字端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女性身分从事艺术创作,带动了明末一批才女对书画的兴趣。善画花鸟虫草,精于勾勒、渲染,设色鲜艳生动,于汀花溪草迎风(三点水+邑)露之状,皆能得起生趣。其《写生花蝶图》辽宁博物馆藏式她的绘画佳作,她的画上常署款“寒山兰闺画史”。

陈淳:1482 – 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苏州(今江苏苏州)人。他以淡墨欹毫,疏斜乱历之致,打破了边景昭、吕纪为代表的工整妍丽的花鸟技法传统,成为明中叶水墨写意花鸟大家。所作《瓶莲图》、《荷石图》等用笔草草,颇不经意,然则妙用无方,天真乍露,极受后世推崇。

陆治:字叔平,号包山,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从师祝允明、文征明学书画。不但长于山水,而且在花鸟上也以傅色工致秀丽出名,虽用勾勒法作花鸟,但不板滞,而富有生意。工诗文,善行、楷书法。善画花鸟、山水。花鸟以工笔见胜,得徐熙、黄筌遗意,勾勒精细,敷色清丽,有妍丽派之称,与陈淳并重于世。他的山水既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

- 34 -

中国美术史

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

主要作品:《花卉图册》《山水图册》、《春山晓霭图》、《山水图册》、《榴花小景图》、 《云峰林谷图》、《竹泉试茗图轴》、《云川图卷》、《幽居乐事图册之一》、《山水图扇》、《花溪渔隐图页》、《仿倪山水图扇》

周之冕: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人。其笔墨技法既有黄筌父子的工笔勾勒,又有文人创作的写意特点,作品既设色鲜艳又清新潇洒,备极生机,史称“勾花点叶体”。作品如《芙蓉凫鸭图》、《花溪锦鸡图》等,都反映出画家的独特创造力,成为明代花鸟画坛上合林良写意派、边文进工笔画派三分天下的表征。

王问:字子裕,号仲山,无锡人。王问的画名大于诗名。所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风格独特。书法笔力遒劲,自成一体.传世的绘画作品有《为左江写山水》卷(图录于《王仲山山水册》)、《联舟《渔乐图》(现藏于日本东图》卷(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京静嘉堂)、《绝献图》轴(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孤屿秋色图》(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传世书法作品有《湖山歌》碑(现在无锡市鼋头渚公园憩亭内)、《行书》卷(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诗文集有《仲山诗选》、《初斋集》等。

钱榖(音故):字叔宝,自号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孤贫,失学,迨壮始知读书。家无典籍,游文徵明门下,日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功点染水墨,便觉心通。山水爽朗可爱,兰竹兼妙,翩翩不名其师学,而自腾踔于艺苑名公间。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善书,行法苏,篆法二李,小楷法虞、欧,每得其妙於法外,识者以为真有渴骥奔猊、漏痕折钗之势。然为画掩,世罕知者。

周天球:字公瑕,号幼海(明画录作幻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游文徵明门下,习为书法。徵明亟许可之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善大小篆、古隶、行、楷’晚能自得蹊径,一时丰碑大碣,无不出其手。善画兰,写兰草法,自赵孟頫后失传,复於公瑕仅见,尤得郑思肖法。间作花卉亦佳。

陆师道:字子傅,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人师道善诗文,工书画。人称文壁四绝不减赵孟頫,而师道并得其传。著有《五湖集》等传于世。

徐渭:1521 - 1593 字文长,号青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并不隶属吴门,但创作风格和陈淳一致,以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写意画法著称,使画面产生墨汁淋漓的酣畅感,并能简练而明快地勾画形象,丰富和提高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力。所作《墨葡萄图》、《榴实图》等,都是表现个人怀才不遇心情的。前者把草书的笔法和花鸟写意的技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野”的风格和“润”的效果,从而表现潇洒的笔情墨趣和盎然的生命意兴。所以后世把陈徐并提,成为“青藤”“白阳”,其风格影响了近代一些最有成就的花鸟画家。

周臣:中国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生卒年不详。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14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 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代表作:《柴门送别图》南京博物院收藏,1535作《长江万里图》、上海博物馆收藏《春山游踪图》 等大幅作品7幅,小扇页14幅,故宫博物院收藏《春山游骑图》绢本,淡设色,纵;185厘米,横:64厘米、《春泉山隐图》等 ,济南博物馆收有《访友图》 ,及台湾、国外大博物馆内也收藏一些作品。周臣这些流存至今的作品件件结构精整,幅幅见功力,下笔不苟。

- 35 -

中国美术史

孙克弘:1533 – 1611,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承恩子。官至汉阳知府。天资高敏,刻意书、画,画山水学马远,云山仿米芾,花鸟似徐熙、赵昌,竹仿文同,兰仿郑思肖,时写人物、仙释,兼带梁楷,纵横点缀,皆有根据。名重一时,求绘事者填塞,多命门士应之。善用枯老之笔行干作花,或著色或水墨,皆极古淡。所居曰东郭草堂,列名迹於秋琳阁,盘礴觞咏,客至如归。晚年屏却一切,仅写墨梅,亦有雅尚。书仿宋仲温,八分宗汉。传世作品有《百花图》、《折枝花卉图》、《蛛竹图》等

在明代末期,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成了画坛的盟主,它和吴门画派的艺术旨趣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差异,即更加重视笔墨的抽象形式。作为吴门画派的延续,以董其昌为其领袖的松江派,掀起了一场声势颇为壮大的文化运动,把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当时在松江府出现了三个画派,即以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和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因其活动地区都在松江,故合称松江派。它们这些画家在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等名流鼓吹的山水画南北分宗学说影响下,突现南宗风貌,取法王维、荆、关、董、巨等画家,尤其推崇黄公望,排斥浙派的剑拔弩张作风,以温润含蓄的笔墨情趣见长。

松江派:明末绘画流派。它是吴门画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它包括在松江府(今上海)出现的华亭派、苏松派和云间派,而以董其昌为其领袖。在山水南北分宗学说影响下,突出南宗风貌,尤重笔墨情趣,在当时被认为是画坛正宗。

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提出,其根据是禅宗史上顿悟与渐悟南北二宗之分,以此把山水画中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的创作加以区分,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行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云:“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之赵斡,赵伯驹,(赵)伯骕,以致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有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南北宗论”提出后,画坛一时间附和者蜂起,弃彩重墨,去浓就淡,以水墨山水为画坛正脉,远法荆关董巨,近师元季四家,蔚成炽烈的文人画风。

在山水南北宗的旗号下,董其昌实际上指出了艺术创作中的新的方向。就像人们对他书法成就的不同评价一样,这个形式主义的方向也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它在清初的正统派和个性派画家中,就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这就是中国画的笔墨。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世界上最早对艺术史进行形式分析并强调其特殊价值的重要贡献,就像唐代张彦远撰写世界上最早一部绘画通史一样,显示出中国画在中国文明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人类文明中的特殊性。

董其昌:1555 - 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以同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王世贞等并提。作为书法绘画上的一代宗师,董其昌首先以书法称雄,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大书家”。他的书风儒雅秀逸,境界空元古淡,极富书卷气息。用笔潇洒随意,轻松自然;结体巧丽灵秀,不拘陈法;章法以疏为则,直可驷马并驰;墨法以淡为宗,富于秀润之气,有“楮墨空元透性灵”之誉,又有“姿致中出古淡”之评。其书论以“淡”为宗,书法亦以“淡”为旨归,在书写上讲究淡墨的运用,以其不腻笔,故易得流畅之势,使转之为雅淡之境,然其长处也包含了短处,率意则易致轻滑,秀雅则易乏苍厚,偏淡则难免寒俭,朗阔则不免凋疏,引起后世对董书的褒贬不一。

董其昌也是帖学的重要人物,刊刻有《戏海棠帖》、《玉烟堂帖》等,对当时书学热潮产生了积极地推进作用,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通过书画的收藏、鉴赏,逐渐形成对整个文化史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从理论著述来说,其以《画禅室随笔》等笔札题跋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独到见解。董其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几乎是对上下千余年的中国卷轴书画都过目了一遍,这种在近代博物馆和照相印刷术出现之前很少有人能企及的阅历,保证了他在艺术判断方面的权威性。

- 36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