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 )
①不同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的一系列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②长期生产的经济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即脊线,就是由两条等斜线构成的;
③等斜线一定是扩展线;
④扩展线上所有的生产均衡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
3、在以横轴表示劳动数量和纵轴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给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2 )
WWRR ②- ③ ④- RRWW4、当生产函数Q=f(L)的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是( 4 )
①
①递减且为正 ②递减且为负 ③零 ④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5、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f(L,K )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3 ) ①开始于APL开始递减处(即APL的最高点)终止于MPL为零处;
②开始于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③上述两种说法都对 ④上述所有说法都不对
6、对等产量曲线来说,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 1 ) ①多 ②少 ③不变 ④不确定
7. 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B) A.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 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 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8.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 D )
A.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 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 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9.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曲线( C )
A.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 与纵轴(产量)相交 C. 与横轴(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相交 D. 与总产量曲线相交
三、论述题
1、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2、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1、生产者在既定产量条件下会力求实现最小的成本。
K A A/ a A// K1 E b Q
L1B//B/ B L 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如图,3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表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3个不同的成本量。但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等成本线A/B/,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等成本线A//B//。
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点E,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OK1,OL1),才能实现最小的成本。
原因:等成本线A//B//的成本较低。但它于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Q所代表的产量。AB与Q交于a、b点,但AB的成本过多,通过沿Q由a点向E点或由b点向E点的移动,都可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点E,才是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2、把厂商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平面坐标中,就可以确定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即生产的均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