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检查指南

三、逼尿肌漏尿点压力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逼尿肌漏尿点压力(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s, DLPP)是在无逼尿肌自主收缩及腹压增高的前提下,膀胱充盈过程中出现漏尿时的逼尿肌压力。在膀胱充盈过程中,因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腔内压力随着充盈量的增加超过尿道阻力时产生漏尿,此时记录的逼尿肌压力即为DLPP。主要用于评估因膀胱顺应性下降导致上尿路损害的风险。

2. 材料、技术参数设置及操作要点

1)材料及技术参数设置同压力流率同步测定。

2)操作方法:采用仰卧位安放腹腔测压管及F6膀胱测压管,排空膀胱。妥善固定测压管后,受检者两腿稍分开以便观察尿液漏出情况。按前述方法进行体外置零。分别连接液体灌注系统、膀胱压力传感器和腹腔压力传感器。 采取低速膀胱内灌注(10~20ml/min),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安静,避免一切用力的动作,避免一切抑制排尿的努力,也不要作排尿的努力。行持续膀胱灌注,直至出现尿液外溢,标记此时的逼尿肌压力,即为DLPP值。

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DLPP及相对安全容量(relative safe bladder capacity)。

DLPP≥40cmH2O为造成上尿路损害的临界压力。在无逼尿肌自主收缩及腹压改变的前提下,灌注过程中逼尿肌压达到40cmH2O时的膀胱容量为相对安全容量。相对安全膀胱容量越小,意味着膀胱内低压状态的时间越短,上尿路扩张发生越早,扩张程度也越严重。

4. 注意事项:

1)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腹压无增加,同时无逼尿肌自主收缩。

2)DLPP和相对安全膀胱容量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准确测定这组数据尤为必要。在进行膀胱充盈过程中,严格控制充盈速度和充盈介质的温度,一般需要采用接近于体温的液态介质,慢速灌注,如检查过程中发现膀胱相当稳定而且有良好的顺应性,可适当加快灌注速度以节省检查时间。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发现漏尿并记录瞬时的逼尿肌压力。

3)推荐采用F6的双腔测压管,对于小儿患者,应采取更细的双腔测压管。 4)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巨大膀胱憩室的患者,常可无明显的膀胱压力升高,在结果分析时应注意,可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进行确定。且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中发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患者,若输尿管返流出现在逼尿肌压达40cmH2O之前,则相对安全膀胱容量并

21

非为逼尿肌压达40cmH2O时的膀胱容量,而是开始出现输尿管返流时的膀胱容量。

四、尿道压力描记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尿道压力描记可用于评价尿道控制尿液能力,分为静态尿道压力测定(Rest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RUPP)、应力性尿道压力测定(Stress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SUPP)。RUPP主要用于反映储尿期女性近端尿道和男性后尿道的尿液控制能力,可为各种近端尿道和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及梗阻定位提供参考。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器质性及功能性膀胱颈梗阻、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等。也可用于尿道功能的药理学神经支配、排尿生理等试验研究。SUPP则主要用于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力状态下尿道的尿控能力。由于测量结果变异较大,目前仅作为参考指标用于临床分析。 2. 材料、技术参数设置及操作要点

1)压力单位为cmH2O,长度单位为cm。不同机型对压力轴及长度轴的刻度大小设置可能有所不同,操作者应当非常熟悉改变标准格值大小的步骤,以生成清晰的图形。压力轴的最大精度为1cmH2O。

2)选择F4~10的测压管均可获得满意的结果,超过F10的测压管会减小尿道的扩展性而导致检测结果偏高。推荐使用距顶端5cm处有2个相对侧孔的测压管。

3) 检查时测压管插入方法与常规导尿相同。插管后先排空膀胱,然后注入50ml液体,

待测压管有液体流出时向外缓慢牵拉,直至无液体流出,再将测压管向膀胱内插入1cm即可。注意三通接头必须连接在与侧孔相通的管道上。

4) 灌注速度在1-2 ml/min时可获得理想的尿道压力。 5) 常用的牵引速度为1-2 mm/s。

6) 尿道压力与检测过程中受检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患者的体位都有关系。推荐RUPP

检测时膀胱内液体灌注量不应超过50ml,SUPP检测时膀胱内液体灌注量以200-250ml为宜。患者可取平卧位或坐位,书写报告时,应注明检查时的体位。

7)SUPP检测的时候,受检者必须通过反复咳嗽或者Valsalva动作增加腹压以模拟应 力状态下进行检测。一般以每隔2秒钟增加腹压一次。

3. 观察指标

RUPP主要观察指标为最大尿道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此外男性还可获得前列腺长、

22

膀胱颈压、精阜压等参数。女性可获得控制带长度等参数。

SUPP主要观察指标为尿道闭合压、压力传导率。 4. 注意事项

尿道压力描记结果有时有较大波动,可以重复检查数次,获取平均值。

五、儿童尿动力学检查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指征包括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柱裂、脊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脊髓栓系综合征)、肛门直肠畸形、排尿异常、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下尿路梗阻、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的肾和输尿管积水。

2.儿童尿动力学检查的特点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基本原则同成人,在临床实践中又有其特点。针对儿童,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提出3点推荐意见:

1)如考虑有创或无创性治疗不能除外出现不可逆恶化的可能时,对患有可能影响下尿路功能的神经或解剖异常患儿应进行有创性尿动力学检查。

2)对上述患儿也应进行肠道功能的评估。

3)针对功能异常者采用的保守治疗失败,应采用适合儿童的全面尿动力学检查。 3.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报告形式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应包括患儿一般资料、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描述以及尿动力学诊断三部分内容。在患儿一般性资料中应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史与查体、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和既往相关疾病的治疗经过等情况。还需注明患儿是清醒还是在镇静下完成的检查,检查时的体位以及灌注速度等。患儿尿动力学测定中的描述性定性或定量参数值应符合ICS推荐的标准化原则,务求客观真实地描述患儿的尿动力学所见。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报告的形式应与成人一致。

4.儿童尿动力学检查注意事项

1)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前的准备:

(1)患儿家长记录患儿的排尿日记,一般建议记录1-3天的排尿日记,这类信息

可提供患儿症状的客观证据,也可为尿动力学检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需要告知患儿家长和年龄较大儿童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和意义,争取得到配

23

合和支持。

(3)肠道准备。为了准确检测腹压,检查当日须让患儿排空直肠内的大便,必要

时用开塞露协助排便。

(4)检查开始前1-2小时让患儿饮水保持膀胱充盈,便于进行尿流率测定。 (5)对不配合的婴幼儿,检查前15分钟给予10%水合氯醛(0.5-1ml/kg体重)口

服,待患儿睡熟后再置管检查。书写报告时要给予注明。但是不能应用麻醉剂。

(6)经耻骨上穿刺置管测压的患儿,应于检查前24小时放置测压管。

(7)尿动力学学检查设备如压力传感器、尿流传感器和水泵的校准同成人尿动力

学检查。

2)小儿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的特殊要求

(1)先行自由尿流率测定,再行膀胱压力-流率测定。患儿在膀胱压力-流率测定过

程中可以采用灵活体位,新生儿和婴幼儿可以采用平卧或家长抱着患儿进行膀胱测压。大年龄儿童可以采用坐位或站位进行。报告书写时予以注明。

(2)膀胱测压时尽可能用较细测压管。目前,6F双腔测压导管是最细的导管。 (3)严格遵循国际尿控学会的零点压力和参考高度的标准。内容参见其它相关章节。 (4)检查时仔细观察病人及尿动力学参数信号,尤其是Pdet,并始终监测信号是得

到高质量尿动力学结果的关键。一旦发现赝象应及时纠正产生所有赝象的原因。

(5)检查时允许患儿的父母留在检查室内有利于缓解患儿焦虑的情绪。检查室内准

备一些儿童书籍和音像制品,并允许他们带来自己喜欢的录像带和食品,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6)直肠内留置直肠测压导管,患儿由于恐惧而不易配合。但只要气氛轻松,不致

造成压力,大多数5岁以上的儿童都能配合尿动力学检查。

(7)肌电图测量时尽可能采用表面电极。

(8)儿童膀胱灌注时宜选用25~36℃的0.9%生理盐水,建议灌注速度采用10ml/min

慢速灌注或以每分钟充盈膀胱容积的10%。膀胱容积的计算公式:30ml+(30ml×年龄)。

(9)如初次检查有异常或怀疑有赝像时应重复检查。

六、盆底神经电生理检查

1. 同心圆针电极外括约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检查(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2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