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4)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2、过程和方法:诵读、翻译、理解、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本课,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课时】2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退虎狼之师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名称:《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同为孔子编著的《春秋》作诠释)。《左传》是“十三经”之一。

地位、内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特点:《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

1 / 6

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三、史书体例:

1、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4、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5、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他的《通鉴纪事本末》

四、背景介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其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其二、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觉曾无礼于重耳,因此,战前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结果城濮之战中,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两年之后发动了这场战争。

五、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亡郑以陪(péi)邻 共(gōng)其乏困

肆(sì) 肄(yì)业 阙(quē)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2、再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并请学生讲述该故事。 3、讨论各段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 开端:秦晋围郑 发展:临危受命 高潮:智退秦师

2 / 6

结局:晋师撤离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了 3、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 说,通“悦”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三)找出词类活用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数词作动词。 2、晋军函陵 军:驻扎,名词作动词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四)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五)一词多义 1、鄙

①鄙陋没世 平庸,卑微 ②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自谦,代词 ③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⑥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境 2、微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微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低微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④则名微而众寡 小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⑥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微小的

3 / 6

3、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 介词,用 4、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5、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副词,还是,表商量语气 (六)特殊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3、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4、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熟读之后,教师点拨: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保存郑国对秦有利、反之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1、第一段写到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这一段语言简练,从情节发展上看,从两个方面为下文作了铺垫。这

4 /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