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和体温

【试题注释】

[试题10、47] 机体将糖转化为脂肪时,呼吸商变大,甚至超过1.0。这是由于当一部分糖转化为脂肪时,原来糖分子中的氧即有剩余,这些氧参与机体代谢过程中的氧化反应,相应地减少了从外界摄取的氧量,因而呼吸商变大。反之,如果脂肪转化为糖,呼吸商可能低于0.7,系因机体将要摄取并消耗的外界氧量增多。肌肉剧烈活动时,由于氧供不应求,糖酵解增多,将有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并由肺排出,使呼吸商变大。又如肺过度通气、酸中毒等情况下,机体中与生物氧化无关的二氧化碳大量排出,也可导致呼吸商大于1.0。相反肺通气不足、碱中毒等情况下,呼吸商可降低。 [试题14、13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及环境温度。其中,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试题40]BMR比一般安静时的代谢率低,但不是最低的代谢率,熟睡时的代谢率比清醒、安静时更低。

[试题49]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只需测出一定时间内耗氧量,再乘以混合膳食呼吸商(0.82)时的氧热价(20.20kJ/l)即可。 [试题50]用完整的间接测热法测定能量代谢,要根据尿氮量推算出被氧化的蛋白质量,再按蛋白质的热价算出蛋白质代谢的产热量;根据非蛋白代谢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和耗氧量即可得出非蛋白呼吸商,再根据非蛋白呼吸商的氧热价计算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用蛋白质代谢的产热量加上非蛋白代谢的产生量就等于该段时间内的总产热量。因此,体表面积与间接测惹法无关。 [试题52]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量。研究表明,1mg T4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4200kJ, BMR提高28%。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量增加,BMR增高。可见,甲状

13

腺激素是促进机体产热量最重要的激素。 [试题53]由于汗液是低渗的,当机体大量出汗时,体内失水比失盐更严重,从而导致高渗性脱水。

[试题61]外界气温低于人体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物理方式散热,其中辐射散热量与皮肤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成正比。传导散热量主要与物体导热性能成正比。对流散热量主要与风速成正比。

[试题71]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能量主要来自机体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所以呼吸商接近0.8。 [试题72]糖尿病患者,因葡萄糖的利用发生障碍,主要依靠脂肪供能,因此呼吸商接近0.7。 [试题132]皮肤温度受皮肤血流量的影响,环境温度变化可致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而精神因素也会影响皮肤血管的紧张度,从而改变皮肤温度。发汗时,由于蒸发散热,皮肤温度也会发生波动。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影响皮肤血流量以及发汗等也会影响皮肤温度。

[试题149]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指令的传出属于广泛性传出,传出途径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如血管的舒缩反应),又有躯体神经系统的参与(如战栗),还有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如代谢性调节反应)。 (二)名词解释

1.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3.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4.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5. 非蛋白呼吸商是指糖和脂肪在氧化时,CO2产生量与耗O2量之间的比值。

6. 指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7.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8.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9.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10.人体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一种散热形式。

11.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12.指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

13.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

14.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

15.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通过汗液蒸发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发汗是可以意识到的,固又可称为可感蒸发。

16.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其特点是曲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

17.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元在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称为热敏神经元。

18.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元在局部组织温度降低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称为冷敏神经元。

19.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的感受有一定的兴奋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左右,这个温度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 (三)简答题

1.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14

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减少。这是所有形式的能量(动能、热能、电能及化学能)互相转化的一般规律。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这一规律,即在整个能量转化过程中,机体所利用的蕴藏于食物中的化学能与最终转化成的热能和所作的外功,按能量来折算是完全相等的。如不做外功,则所释放的能量应全部转化成热能。因此,若测定出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再折算成产生的热量,就可以间接测算出机体的能量代谢。实践证明,用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环境发散的热量来计算能量代谢,方法可行且比较准确。

2.间接测热法的原理就是根据定比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物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同一种化学反应,不论经过多复杂的中间步骤,也不论反应条件差异多大,这种定比关系仍然不变。因此,我们可利用这种定比关系,查出一定时间内整个人体中氧化分解的糖、脂肪、蛋白质各有多少,然后据此算出该段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的热能。

3.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在临床工作中,常用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测定值与我国人正常的BMR的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值来表示测定结果,相差在±10%~±15%以内都属于正常。如果相差超过±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性变化。BMR的测定有助于诊断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异常变化,因此,BMR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4.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其次取决于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有效散热面积越大,散热量也就越多。由于四肢面积较大,因而在辐射散热中起重要作用。 5.不感蒸发指人体即使处于低温环境中,没有汗

液分泌,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它不为人们所察觉,与汗腺活动无关。在低于30℃环境时,人体通过不感蒸发所丢失的水分相当恒定,为12~15g/(m.h)。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一般为1000ml左右,其中通过皮肤的约为600~800ml。临床上给病人计算补液的总量时,应包括由不感蒸发丢失的水分。 (四)论述题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①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②精神活动 人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例如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焦虑等,由于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③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人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即进食后1小时开始,延续到7~8小时, 虽然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有所增加。可见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是由进食所引起的。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实验证明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约为30%。糖和脂肪的特殊动力效应分别为6%和4%,混合性食物为10%。④环境温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20~30℃时能量代谢最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度增强而使代谢率增加;环境温度高于30℃时因为体内化学过程的反应速度加快,还有发汗功能旺盛以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能量代谢也增强。 2.①根据传导散热原理,可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帽、冰块、冰袋给高温病人降温。②根据对流散热原理,注意通风,减少衣被,打开风扇,促进冷热空气的对流,增加散热量。③根据辐射散热原理,降低室温,以增加皮肤与环境

15

2

间的温度差,促进散热。④根据蒸发散热原理,可用酒精、冷水、冰水擦浴病人皮肤,以增加蒸发散热。⑤服用某些药物降温,如阿司匹林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阻断致热原对热敏神经元的作用,从而使”调定点”降低,以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3.在一定范围内,人的体温可不随环境温度变动而保持恒定。除人体根据冷热感觉进行有意识的行为性体温调节外,尚具有强有力的体温调节机制。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重要中枢,PO/AH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既能感受局部组织的温度变化,又能对传入的温度信息进行调整。因此,当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可通过:①皮肤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将温度变化的信息沿躯体传入神经经脊髓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②外界温度改变可通过血流引起深部温度改变,并直接作用于PO/AH;③脊髓和下丘脑以外的中枢温度感受器也将温度信息传送给PO/AH,中枢的整合作用,由以下途径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①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②通过躯体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如在寒冷环境中的战栗等;③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率。有人认为,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主要调节皮肤血管舒缩活动和血流量;而深部温度改变则主要调节发汗和骨骼肌的活动。通过上述的复杂的调节过程,使机体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