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题库

住宅等部门。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配合。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它的专业化部门选择和综合发展部门的建设,社会发展部门的建设,建设地域选择,范围划定,建设步骤设计等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并且,是以全国或大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要求为根据。 其他发挥略。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九章 一、填空题

1、极化?shy;涓滴效应是 的学说。

2、区际?shy;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 和 ?shy;济行为。

3、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 , 。

4、区域?shy;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shy;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5、区域合作的基本?shy;则 ; ; 。

二、判断题

1、梯度推移学说认为区域之间?shy;济发展梯度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

2、弗里德曼的中心?shy;外围理论认为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3、区域?shy;济差异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4、区域?shy;济?shy;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shy;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shy;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名词解释

1、极化效应 2、涓滴效应; 3、?shy;济梯度; 4、区际联系; 5、空间相互作用; 6、H-O学说;

7、区域全面合作; 8、区域?shy;济差异;

9、区域?shy;济?shy;调发展: 四、简答题

1.试述梯度推移学说。

2.产生梯度推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试述中心?shy;外围理论。 4.试述相互依赖理论。

5.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6.试比较绝对成本学说与比较成本学说。 五、论述题

7.试比较区域分工与区域合作的意义。

8.区域?shy;济差异对区域?shy;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1

9.为什么区域?shy;济差异是可控的? 10.如何促进区域?shy;济?shy;调发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赫希曼 2、关联性 参与性

3、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没有干扰机会或较小。 4、人均意义上 非均等化

5、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三、名词解释

1、 经济活动及要素向(北方)优势地区集中。

2、 经济活动及要素逐步由极化地区向外围扩散渗透,形成离心运动所造成的影响。 3、 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

4、 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

5、 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6、 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存在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如果它们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又满足了相互的需求。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分工,开展贸易。

7、 区域之间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相互之间开展多方面或全面的经济合作。 8、 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9、 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答:一个区域之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与产品周期对应,经济部门分为三类:兴旺部门、停滞部门与衰退部门。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高剃度区,然后依据产品周期循环的顺序由高剃度区域向低剃度区域推移。

2.答:产品周期理论。

3.本理论由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其基本观点为:

答:(1)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

(2)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4.答: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

22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前者利用其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后者产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后者由于经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上形成对前者的依赖或称之为依附。特别是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明显,依赖程度就更深。 5.答: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3.干扰机会

6.答: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学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交换,则双方获利。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学说 :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转移,所以,不应该以绝对成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个国家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如何,都有其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也能从中发现相对优势。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应该把资本和劳动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利用国际分工和贸易完成相互之间的互补,在使用和消耗等量资源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工的和贸易的原则,而是根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 五、论述题: 7.答案要点:

(一) 区域分工产生的效益

(1)、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2)、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二)、区域合作的经济意义

(1)、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2)、合作为分工提供了保障,使区域经济专业化能够存在和发展。

(3)、通过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际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最优区位流动,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形成区内和区际复杂的经济网络,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 8.答案要点: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9.答案要点:

(一) 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1) 区域之间在经济结构形成条件方面、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存在差异。 (2) 区域之间的发展机遇大不一样。

(3) 区域之间经济主体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 区域经济差异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1.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两种观点 2. 对区域经济差异可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10、答案要点:(1) 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2) 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3) 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4) 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5) 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23

(6) 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十章 一、填空题

1、一体化实质是再生产过程中 消除。 2、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为 。

3、空间扩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 , 二是 。

4、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 。

5、国际经济协调包括 、 、 和 。 6、主要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 、 和 。 二、判断题

1、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2、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二者都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一体化。()

3、从时间上看,空间扩散的速度在开始时是加快的,而后扩散速度减慢,最后又趋于稳定。()

4、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会涉及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运行规则。()

5、从一体化静态水平来看,地区一体化水平得以提高,全球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全球化 2、世界经济一体化 3、地区一体化 4、功能性一体化 5、制度性一体化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过程。

2.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3.简述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的关系。 4.简述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3.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经济障碍 2、 经济的空间扩散。

3、 接触性扩散、等级扩散。 4、交易方式。

5、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 6、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