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1.人体发育学的起源是学科 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
2.中国残联协会小儿脑瘫康复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的
成立时间 1992年
3.格塞尔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的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哪些方面 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
1.适应性行为 2.大肌群运动行为 3.小肌群运动行为 4.言语行为 5.个体和社会行为
4.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
(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 (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 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6.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儿童开始凭借表象在头脑里进
行“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中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能进行抽象思维,依据假设推论可能性
7.三山实验,容器倒水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性
8.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
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括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是吸收过程,吸收环境信息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婴儿改变自身的动作,或产生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两者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功能的平衡,是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的或是终结,而是另一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适应达到与环境平衡
9.新生儿,青春期的所属阶段及主要特征
新生儿期主要特征:1.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
2.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 3.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青春期的主要特征:
1.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 2.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
3.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
4.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5.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
10.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遵循先上后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1.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 2.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 2.母亲因素 3.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12.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平均身长,儿童体重,身高增长的特点 平均出生体重:3.20~3.30千克,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克 平均身高:50厘米
儿童体重增长的特点:非等速增长,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慢 儿童身高增长的特点: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
13.婴儿出生时的平均头围,异常头围提示的意义 平均头围:32~34厘米
较小的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14.头与身高的比例
婴儿期为1/4 成热期为1/8
15.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