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设计资料
2.0m。
本海区的潮流形式为往复流,涨潮流向为NE→SW,落潮流流向为SW→NE。涨落潮流速均在0.2m/s~0.3m/s。
(2)波浪 波浪概况
港区常波向及强波向均为SSW向,当地无测波资料,根据大洼地区气象资料(1986~2001年有关风资料)推算设计波浪如下表2所示。
W SW H5% H13% S H5% H13%H1%五十年 二十五年 二年 H4% H1% H4% H1%H4% H5% H13% 0.9 H1.69 1.45 m T 3.4 3.6 s H1.11 0.94 0.92 0.77 1.49 1.28 1.24 1.05 m T 3.0 3.2 s H0.96 0.81 0.79 0.66 1.23 1.04 1.01 0.85 m T 3.0 3.1 s 1.15 0.98 0.95 0.8 1.42 1.2 1.30 1.10 1.06 3.1 1.18 1.0 0.97 0.82 3.0 1.13 0.96 0.93 3.0 0.78 2.4泥沙条件
盘锦二界沟渔港河道两侧滩涂的土质为河海幼年沉积物,沉积层较厚,含盐量高,属滨海盐土,岸滩呈沙泥质,盘锦近海海水含有一定量泥沙。根据对二界沟渔港1949年以来的几十年观察,二界沟渔港河道没有发生明显的回淤、移位或岸线变形等现象。可见,海水虽含泥沙,但对渔港及河道影响不大。
数十年来,二界沟渔港河道始终保持通畅、无明显淤积现象的原因在于该河道中的泥沙沉积效应与河水的冲刷的效应基本上抵消。而形成这种冲刷效应的因素有两种:一是二界沟河是潮水涨落通道,也是王家和于树两农场斤8万亩稻田合一万余亩虾池排水入海的通道。因此每逢稻田、虾池排水,相当于二界沟河水位进入汛期时的水位。河水流速较大,对河道长生很强的冲刷作用。目前本港机动船有600余艘,总功率可达33628马力,这些渔船进出港时,因其螺旋桨的搅动、旋动,可将河道表面层的淤泥搅卷扬起,使之成为悬浮状态,加上落潮及稻田和虾池的排水作用,可将部分泥沙携带入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疏浚河道的作用。
5
第2章 设计资料
2.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为工程设计需要,辽宁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第一地质勘探大队,于2003年1~2月进行现场地质勘探及土样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分析。现场共布设10个孔位,钻探结果分述如下。
2.5.1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属多元结构,现分述如下: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含贝壳、层底埋深6.00-6.70m,层厚5.10-6.20m。
?粉土,灰黑色、均匀、饱和、中密状态、含粉细砂20%左右,局部含少量贝克,层底埋深12.0m,层厚5.3-6.00m。
?层分值粘土:深灰色,均匀、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含粉细砂20%左右,局部含少量贝壳,本次勘察深度未穿透该层,股层底埋深不详,层厚大于8.00m。 2.5.2水文地质条件 2.5.2.1水文地质
地下水为咸水。地下水埋深0.5m。地下水受海水补给,无含水层,地下水以滞水形式存在于土层之中。地下水径流条件不好,排泄於海洋。地下水443.80德国度。PH=7.6显示弱碱性。
2.5.2.2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分析
(1)水解性侵蚀
经计算分析PH>PHs,无水性侵蚀。判定结果:地下水对混凝土无分解性侵蚀。 (2)碳酸性侵蚀
经计算分析判定结果:无碳酸性侵蚀。 (3)结晶性分析
经计算分析判定结果:地下水对混凝土有结晶性侵蚀。 (4)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
经计算分析判定结果:无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
2.6地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