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8000千克 ○ 8吨 4500克 ○ 4千克 3 t ○ 3600 kg 5 t ○ 5000 g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想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体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单元教学课时:

6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教学目的: 5.1什么是面积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树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 (练习本,铅笔盒??) 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 (长度) 二次备课 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面积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比赛的要求是: 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 (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巩固练习: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