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备课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章节 课 题 生理学 护理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课时 2学时(90分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的收缩机

制。

2.熟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3.了解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2、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3、肌肉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难点:1. 终板电位的产生

2、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3、长度-张力曲线

三、教学方法设计:

先简要介绍骨骼肌的结构,然后依次讲授滑行理论、滑行过程和兴奋-收缩耦联。重点讲解等张收缩、等长收缩,联系心肌的舒缩和生活实例讲深讲透。以在体骨骼肌为例讲解强直收缩,最后分析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整个讲授过程中要及时前后联系。

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只作简单介绍,其详细内容可放在消化生理讲解。

四、 教具和教学手段:

课本、粉笔,以讲授为主。

五、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 (图) 接头前膜

接头后膜(即终板膜) 接头间隙

2.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AP→接头前膜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移动、融合→出胞作用→Ach释放→

ACh与后膜N-型ACh受体结合,通道开放→Na+内流→终板电位→肌膜Na+通道开放→AP

终板电位及微终板电位 Ach的释放:量子式释放

Ach的灭活:胆碱脂酶(被新斯的明抑制) N-型受体阻断剂:箭毒、á-银环蛇毒

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 a、单向传递 b、时间延阁

c、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d、是1对1的传递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图) (1)肌原纤维

明带:长度可变,其正中的暗线为Z线

暗带:长度固定,正中相对透明区为H带, H带中央的暗线称为M线。

(2)肌小节:两条Z线间的区域

长度=1/2明带 + 暗带 (1.5--3.5μm ) 2.肌管系统 (图)

(1)横管:由胞膜向内凹入形成 (2)纵管(肌浆网):

三联管:由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构成 作用:把横管传来的信息和终池Ca2+释放联系起来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三个步骤:(图)

(1)肌膜动作电位经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甘油高渗任氏液可破坏横管系统 (2)三联体处的兴奋传递

横管膜兴奋→终末池Ca2+通道开放→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丝滑行→ 肌收缩。

3.肌浆网对Ca2+的释放和回收

释放:AP使终池膜Ca2+通道开放

回收:钙泵作用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

肌丝滑行学说: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的结果。

1.肌丝的分子结构

(1)粗肌丝:由肌凝蛋白构成(图) 横桥的作用:

a. 具有与细肌丝结合的位点 b. 具有ATP酶的活性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