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要点

总论

如果你已经至少把书看了一遍那么你可以往下看了,心理学分为理论三科(导论,发展,教育)和实验三科(实验,统计,测量)两大模块。理论三科占170分,实验三科占130分。共计300分。我们的目标是240分以上的高分。想得到高分除了能准确背诵知识点以外,对于知识的理解尤为重要,特别是书上的例子。目前考试的趋势越来越倾向于运用而不是简单的背诵。所以大家在背诵的同时,务必把书上的例子都好好看看。

心理学的章节一共是13章+8章+5章+5章4章=35章。3个小时背出一章即可完成任务。背诵顺序依次是导论>发展>教育>实验>统计>测量。切记不可贪多求快(统计测量要做题,这里只加入相关理论)

《心理学导论》

前言

这门课占100分,是最大的部分,也是考研出题最细致的地方,当然也是大家拿分的主要环节,这里的题目一遍都很基础。 结构一般是(19个单选+4个多选+2个简答+1论述),

开始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两道单选) 要点:两大关系+五大方法+七大流派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宏观上包括个体心理,团体与社会心理和动物心理,狭义上主要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

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有的书叫个性)

心理过程: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括:1、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应。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注意是伴随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人格(个性)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即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或独特性。 1、

心理动力(个性倾向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因此,心理动力制约着心理活动的性质与变化,并且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最高的调节作用。 2、

心理特征

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两大关系】

心理过程中三者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心理过程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与人彼此密切联系而构成整体。没有心理过程,人格无法形成。反之,人格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过程。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其次,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认知,产生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心理特征就不可能形成,更无从表现;已经形成的心理特性又会影响和制约人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适用条件:1、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的出现可能产生影响

3、 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1、适用范围较大。2、简便易行。3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1、难以进行重复验证。2、没有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结果难以精确。3、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4、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较大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优点:1、可揭示因果关系 2、可重复、可检验 3、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1、实验条件控制的人工人为性 2、实验干涉程度高 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4、

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优点:1、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2、量化程度高,数据易于处理。3、有常模进行比较。4、种类多,灵活方便。

缺点:1、难以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2、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3、对施测者要求较高 4、有非人为因素的干扰。

调查法: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方法。

优点1、可获得大量有效数据 2、可以测量出个人态度和观点 缺点1、问卷回收率低 2、自我报告的真实性 3、选择无偏向样本困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