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确立了研究的方向及目标:充分开发和利用了乡土资源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汲取乡土文化精髓,编写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读本《家乡》,被学校作为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课程教材,列入课程教学计划。该教材获南京市三等奖、浦口区一等奖。同时我们还总结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为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提供了范例。

2、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增强。在社会化大教育观念的背景下,学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劳动技术、社会服务、参观考察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富有兴趣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自己确立的社会综合性小课题的研究中,了解社会,并获得某些小小成功,从小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每次系列活动后,他们将在反馈材料和评价信息中,以及为他们安排的成果展示中,获得荣誉、自豪和价值体验,并能通过对活动经历的反思,积累经验完善自我,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大大增强。

3、锻造了一支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角色改变了,由教学权威者转向“平等参与者”,由传授者转化为指导者、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予以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

没有不能做的,也没有不敢做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开发到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心血,它不仅培养了我们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的重大考验,一个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很强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4、激活了学校活力与生机,形成了学校教育特色。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全面提升活动效能。

开放性,体验性,主体性,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关键词,也是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综合实践课教学只有在这些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实效。重实践形式和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乐于实践;强调实践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性,让学生善于实践;尊重实践主体的自主性,让学生敢于实践。

在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机会,一个表现才能的舞台,而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除了教师必要的指导,所有的实践活动,均把学生推到第一线,鼓励学生大胆地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学生要出色完成实践任务,就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其积极性就发挥出来了。只有让学生独立、独行、独舞、独创,学生才会敢于积极实践。

课题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效应和深远的影响,激活了学校活力,给学校教育带来生机,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九、研究反思

1、学习指导纲要,走出评价误区。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发现少数同志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仍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以知识为本位,过分强调获得多少知识或学会了多少技能,忽略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感受与体验、意识和态度。二是评价偏重于结果,把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将书面汇报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导向,忽略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的评价。为此,要切实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效果评价的定位,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探究过程、运用前提形成假设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使用技术手段的过程等都纳入评价的视野,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也要给予支持与肯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

2、建立科学评价制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

重发展、重改善、重过程的评价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教育者要有正确而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不同阶段的状况;关注学生不同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关注过程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促进学生动态发展。学生确确实实“做”了、亲历了、感受了、体验了,他们就有收获,哪怕看起来并没有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甚至也没有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常常并不是完全要求显性的,立竿见影的,而可能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可能要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才显示出它的作用和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哪怕有时候得到的是困惑,是迷茫,但这未必不是收获;有什么能比引起人思考、反思对促进人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呢 ?

参考文献:

(1)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2)雕庄中心小学的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3)峰影小学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多姿多彩 赣榆县石桥镇大庄小学 唐淑娟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一、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在角色中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能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铮铮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

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实践加活动,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在徐欣颖还未完全懂得这个世界之前,“桥”这个美丽的意象早已通过古老的童谣镌刻在了她幼小的心灵中。作为百梁人,百梁桥见证了她的出世,注视着她的生长。

现如今,陪伴徐欣颖成长的百梁桥跃然书本之上,进入课堂之间。她所就读的农村完小洞桥镇百梁小学,在鄞州区创建特色学校之际,破解师资匮乏、经费短缺难题,根据区域特色,选择了学校边静静横卧了千年的百梁桥,进行“桥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来挖掘激发学生爱乡热情,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薛丛川 余向溟 鲍琼芳 依托百梁桥 搭出桥文化

2009年,鄞州区全面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开发各自的校本课程,来提升教育内涵水平。

但这项工作令不少鄞州农村学校校长颇感头疼: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短缺、离中心城区远这是不争的事实,创建特色学校,拿什么与城区学校比?

“依托区域文化发展特色教育。”作为一所农村完小鄞州区洞桥镇的百梁小学校长王平灵机一动,“我们边上不就静静地横卧着一座千年古桥百梁桥吗,而且学校也是以此桥为校名,为何不利用百梁桥的文化资源,开展\桥文化\校本课程的研发?”

“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与七塔寺齐名的千年古桥百梁桥,始建于公元1078年,是宁波十大名桥之一。桥梁由124根圆杉大木架设而成,故名“百梁桥”,在浙东地区跨度最大、结构完整、历史悠久,被称为“浙东第一廊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