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属气象灾害的一种。干旱致灾有一个时间过程,不像洪水、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多为突发性,来势凶猛,人们避灾困难,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发生干旱灾害一般不像发生洪水、地震等灾害那么引人注目。但实际上,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对社会经济和生态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距近50多年的历史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我国农业受干旱灾害的年均成灾面积,约占农业受各种自然灾害总成灾面积的55%;干旱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约占同期粮食产量的4.7%。可见,更加关注干旱灾害,进一步加大旱灾的防治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国抗旱战略研究》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干旱及旱灾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干旱灾害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全国农业综合性干旱及旱灾区划和全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对全国城市缺水现状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在城市抗旱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分析研究了干旱灾害对农村、牧区、城市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多途径的综合抗旱对策措施。对开展新时期的抗旱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第一部分为总论。综合分析干旱灾害对我国农村、城市生产、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推算遇一般干旱或严重干旱年时,旱灾损失对全国GDP影响的程度。
① 我国干旱灾害概况及演变趋势:1.我国农业旱灾的特点具有地区性、季节性、随机性、连发性和连片性,对农业稳产高产构成严重威胁。2.干旱灾害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自然灾害。3.全国旱灾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现增长趋势。4.旱灾受灾率和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例演变趋势总体上也是增长的。5.“三北”地区农业灾害较严重。
② 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1.我国多年平均旱灾损失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5%。2.因旱灾减产粮食数量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3.年均单位播种面积旱灾减产粮食数量呈增长趋势。4.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旱灾减产粮食数量增幅较大。5.旱灾成灾面积与粮食减产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6.“九五”期间粮食主产区干旱灾害损失粮食数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4%。7.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但不至于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③ 干旱灾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的影响:旱灾是我国粮食生产威胁最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旱灾造成种植的作物减产对农民的第一产业纯收入影响较大,但对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也是有影响的。干旱灾害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收入下降,生活贫困外,干旱及旱灾还会造成农村人口生活用水,以及饲养的牲畜饮水供应困
难,生活质量下降。发生严重旱灾时,如救灾不及时会影响社会稳定。
④ 干旱灾害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干旱灾害对牧区经济造成的主要危害是牧草缺水不能正常生长,使草地可载畜量大幅度下降;牲畜因饲料和饮水短缺造成发育不良,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⑤ 干旱与旱灾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城市的特点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效率和效益较高。遇到中轻度旱灾的年份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时,一般都是采取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措施,力争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服务业用水,但遇到连续多年干旱或严重干旱时,城市也难免出现水危机,城市工业、服务业,甚至居民饮用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旱缺水可能导致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被破坏,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水环境急剧恶化,城市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⑥ 干旱与旱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使水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衰败、草原退化和土地沙漠化加速发展,以及伴随干旱与旱灾产生的次生灾害,如暴发农作物病虫害、火灾和风沙灾害频发等。
⑦ 干旱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干旱与干旱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如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布局、城市发展规模、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社会稳定等,有很多方面是难以用数值表达的。
⑧ 干旱灾害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的展望 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
1) 干旱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