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东北林业大学 - 图文

酶活性。③土壤结构,由于小粒径团聚体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因而,小径团聚体的土壤酶活性常较大粒径团聚体强。④土壤温度在最适温度以下,土壤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酶活性较强。⑥土壤pH,不同土壤酶,其适宜pH有一定差别。

2、耕作管理措施 ①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施有机肥常可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施用矿质肥料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土壤、肥料和酶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施用不含磷的矿质肥料常可提高磷酸酶的活性,而长期施用磷肥将降低磷酸活性,但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施磷肥会提高磷酸酶活性。②土壤灌溉,灌溉增加脱氢酶、磷酸酶活性,但降低了转化酶活性,③农药对土壤的影响,除杀真菌剂外,施用正常剂量的农药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大。农药施用后,土壤酶活性可能被农药抑制或增强,但其影响一般只能维持几个月,然后能恢复正常。只有长期施用农药导致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时,才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持久的影响。

第三章 土壤物理性质与环境

第一节 土壤质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二、粒级划分标准:

37

我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2、科研中常用的分级标准是: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共8级:2~1mm极粗砂;1~0.5mm粗砂; 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 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三、各粒级组的主要特征

各国划分粒级大小的标准不同,但在名称上均可分为四个等级: 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

1、石砾 多为岩石碎块。

2、砂粒 常以单粒存在。主要为石英颗粒。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无粘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性质。矿质养分含量低。

3、粉粒 比砂粒的比表面积大,保水性大为加强,透水性减弱,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仍较弱。矿质营养较砂粒高。

4、粘粒 多呈片状,常以复粒存在,具很强的粘性、可塑性,但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很强,矿质养分含量丰富。

四、土壤质地分类

1、国际三级制 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2、简明系统二级制 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我国较常用。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我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五、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性状关系

38

1、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 砂土 壤土 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供给养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保持水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2、土壤质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有效水分含 少 多 中-少 肥力性状 砂土 壤土 粘土

通气性 易 中等 不易 透水性 易 中等 不易 增温性 易 中等 不易

另外,土壤中石砾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六、简易土壤质地的测定方法

砂土:能见到或感觉到单个砂粒。干时抓在手中,稍松开后即散落;湿时可捏成团,但

一碰即散。

壤土: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

壤土:干时手握成团,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润时手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

粉壤土:干时成块,但易弄碎;湿时成团或为塑性胶泥。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撮捻不成条,

呈断裂状。

粘壤土:湿土可用拇指与食指撮捻成条,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

粘土: 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撮捻成长的可塑土条。

七、土壤质地的改良

(一)不良土壤质地的缺点

粘质土:粘重紧实、通透性差,早春土温不易升高,称“冷性土”。早春不利于播种出苗,

在起苗时容易断根。 易“烧苗”。

(二)粘重土壤的改良

砂质土:养分含量低,保肥性差,在炎热季节可导致幼苗“灼伤”、失水,肥料浓度过高

渣砾质土壤也有严重的土壤肥力缺陷。

1、掺沙子或砂土,是最根本方法。

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河沙(0.5——0.1毫米)最好。风积沙,应去除>2毫米的部分。海岸沙,应将盐分洗掉。

2、翻砂压淤。在冲积母质中 ,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3、施用膨化岩石类。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在草坪建植中,不要用粉煤灰或炉渣(碱性)。

4、施有机肥。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

(三)砂质土壤的改良 2、翻淤压砂。 4、翻压绿肥。

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3、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39

(四)碴砾质土壤的改良

1、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30%时,可以不改良。

2、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3、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附:1993年美国高尔夫球场制定的根际混合层的粒径分布:

砾石(>2)为0;极粗沙(1-2)最适为7%;

细沙(0.1-0.25)为0;

粗沙(0.5-1)为0; 中等沙(0.25-0.5)最适范围为75%;

极细沙(0.05-0.1)最适为10%; 粉沙或粘粒(<0.05)最适为3%。

第二节 土壤结构

一、概念

1、土壤结构体:单粒互相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团聚体。

2、土壤结构性: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所呈现出的稳定程度和孔隙状况。

稳定程度包括: 1)在自然状况下保持该结构的时间长短;

2)在人为条件下(耕作、施肥)保持该结构的时间长短。

二、土壤结构类型

根据土壤结构体的形状和大小,

分为立方体状(块状、核状、粒状、团粒)、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等。

三、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1、需要一定数量和直径足够小的土粒,土粒愈细,数量越多,粘结力愈大;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