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正文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内部审计理论概述及其发展情况

2.1.1 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导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6]。

2.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标准》中对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几点: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是一种咨询和保证活动,其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7]。

2.1.2 内部审计发展情况

要把握内部审计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内部审计的本质出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可见,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本文以不同的“导向”来划分内部审计的不同的发展阶段。

1.财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企业经营活动发展所带来的管理难题促成了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出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者的目光便转向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其目的是代替管理人员对下属部门和分公司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而且监督的内容大多都是受托财务责任以及受托责任履行的合法性。

2.经营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科学管理理论及一般管理理论对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审计重点从财务账簿转向了经营活动和

- 4 -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管理控制。经营导向内部审计将具体业务及管理控制内容的审查置于关注的重点,以发现其设计及实施过程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3.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日益加大,内部审计也逐渐将外部受托责任作为其关注点。审计委员会把内部审计的重点推向了对管理决策的评价和对管理活动中人的评价上,并使管理审计朝向以管理效果性为目的的方向发展。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一次很大的变革,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经过几年的调研之后,通过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和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标准的内容,并于2001年正式实施。因此,内部审计进入了风险导向阶段[8]。

2.2 内部控制理论的内容及要素

2.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在公司内进行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实际上,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的最高层参与到整个机构的运作中,以实现组织目标。有效的、可靠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以更高的质量的信息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获得或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阻止资源浪费;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等,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2.2.2 内部控制各要素的介绍

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和监控。表2-1 将内部控制要素结构分为五层,他们构成了整个内部控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