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辛 弃 疾

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

,并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领数十骑便冲入敌营生擒了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后率万人南下归宋。

此时的辛弃疾,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南归之后,当权者不使他为官。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这一切只能在他的胸中翻腾、激荡。

1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总能感到一股凛然杀气和磅礡之势,总能听到一个爱国臣子在一遍一遍地哭诉表白,总能看到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1.(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 轩 诗 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

[注]

②①

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3.(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

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