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论文

1.绪论 1.1 扩展频谱简介

扩展频谱通信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其多址能力、保密、抗多径等功能也倍受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中。扩频通信系统利用了扩展频谱技术,将信号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即带宽压缩,恢复成窄带信号。对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与扩频信号不相关,则被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之进入信号通频带内的干扰功率大大降低,相应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对大多数人为干扰而言,扩频通信系统都具有很强的对抗能力。本文利用MATLAB对扩频系统中的m序列的产生、频谱、相关函数,以及整个扩频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仿真,为今后扩频通信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1.2 扩展频谱技术特点

由于扩频通信能大大扩展信号的频谱,发端用扩频码序列进行扩频调制,以及在收端用相关解调技术,使其具有许多窄带通信难于替代的优良性能,能在“军转民”后,迅速推广到各种公用和专用通信网络之中,主要有以下几项特点: 1. 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无线频谱十分宝贵,虽然从长波到微波都得到了开发利用,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在窄带通信中,主要依靠波道划分来防止信道之间发生干扰。 为此,世界各国都设立了频率管理机构,用户只能使用申请获准的频率。 2 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

扩频通信在空间传输时所占有的带宽相对较宽,而收端又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使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而把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然后通过窄带滤波技术提取有用的信号。这祥,对于各种干扰信号,因其在收端的非相关性,解扩后窄带信号中只有很微弱的成份,信噪比很高,因此抗

干扰性强。

在目前商用的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是唯一能够工作于负信噪比条件下的通信方式。

1.3 研究扩频通信的目的和意义

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信道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的好处,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有很大改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扩频技术还具有保密性好、易于实现多址通信等优点,因此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型元器件的应用,扩频通信在技术上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了个人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民用领域,成为新世纪最有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因此研究扩频通信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章对扩展频谱进行了简介,并对扩展频谱技术的特点,研究扩频通信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扩展频谱技术的理论基础,扩展频谱的理论来系统的介绍扩展频谱技术,并在此简单介绍了m序列移位寄存器。第三章主要内容为直序扩频通信系统,通过对直序扩频通信的简化框图以及扩展和解扩过程图来介绍直序扩频,并介绍了直序扩频的特点及其应用,最后利用程序得出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结果。第四章通过扩频通信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来得出结论,并附上参考文献,方便查找相关资料。最后附录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仿真程序,以便更好的验证直接序列扩展频谱。

2.扩展频谱技术

2.1 理论基础

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除此以外,扩频通信还具有如下特征:1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2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3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还原出被传信息。Shannon定理指出:在高斯白噪声干扰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极限传输速率(或称信道容量)为

C?BLog2(1?S)b/sN

(2-1) 式中:

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 B――为系统信道带宽(Hz); 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 N――为噪声功率由式中可以看出。 若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n0,噪声功率N=n0B ,则信道容量C可表示为:

C?BLog2(1?S)b/sn0B

(2-2)

由上式可以看出,B、n0、S确定后,信道容量C就确定了。由Shannon第二定理知,若信源的信息速率 小于或等于信道容量C,通过编码,信源的信息能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通过信道传输。为使信源产生的信息以尽可能高的信息速率通过信道,提高信道容量是人们所期望的。

由Shannon公式可以看出:

(1)信道容量C为常数时,带宽B与信噪比S/N可以互换,即可以通过增加带宽B来降低系统对信噪比S/N 的要求。

(2)要增加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则要求增加信道容量。增加信道容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传输信号带宽B,或增加信噪比S/N来实现。由式(1)可知, B与C成正比,而C与S/N成对数关系,因此,增加B比增加S/N更有效。

扩频通信系统由于在发送端扩展了信号频谱,在接收端解扩还原了信息,这

样的系统带来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抗干扰容限。理论分析表明,各种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与信息频谱扩展后的扩频信号带宽比例有关。一般把扩频信号带宽B与信息带宽△F之比称为处理增益GP,即:

Gp?B ?F(2-2)

B――为系统信道带宽(Hz); Gp――扩频处理增益; △F――信息带宽; 由上式可以看出,B与△F差别越大,Gp越大,也就是说,扩频的增益越大。它表明了扩频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除此之外,扩频系统的其他一些性能也大都与Gp有关。因此,处理增益是扩频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系统的抗干扰容限Mj定义如下:

Mj?Gp?[(S)?Ls] N(2-3) 式中:

S/N ―― 输出端的信噪比; Ls ―― 系统损耗; Gp――扩频处理增益; Mj――系统的抗干扰容限;

由此可见,抗干扰容限Mj与扩频处理增益Gp成正比,扩频处理增益提高后,抗干扰容限大大提高,甚至信号在一定的噪声湮没下也能正常通信。通常的扩频设备总是将用户信息(待传输信息)的带宽扩展到数十倍、上百倍甚至千倍,以尽可能地提高处理增益【1】。 2.2 频谱的扩展实现

频谱的扩展是用数字化方式实现的。在一个二进制码位的时段内用一组新的多位长的码型予以置换,新码型的码速率远远高出原码的码速率,由傅立叶分析可知新码型的带宽远远高出原码的带宽,从而将信号的带宽进行了扩展。这些新的码型也叫伪随机(PN)码,码位越长系统性能越高。通常,商用扩频系统PN码码长应不低于12位,一般取32位,军用系统可达千位。

当选取上述任意一个序列后,如M序列,将其中可用的编码,即正交码,两两组合,并划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用户,组内两个码型分别表示原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