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金银器综述:
相对而言,我国对金银器的认识和利用时间较晚。大约在商代开始有金器,银器则始于春秋时期,这比地中海和南美地区晚了近两千年。 我国金银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对于古人来说,金银首先是财富的象征,是一种奢侈品。另外,我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陶瓷工艺也大大限制了金银艺术的表现领域和力度。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大概经历了商周至两汉、魏晋至宋元、明清三个较大的变化时期。商周至两汉,中国处于青铜器所表现的威严的时代氛围中,金银工艺成为青铜工艺的附庸。此期的金银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在铜器上镶金银,金器主要是带钩,也有碗、盏、匕、杯等生活器具。汉代以后,银器数量有所增加。汉代金银器物主要为金银饰件,具代表性的有腰牌、带钩、动物形饰品以及玺印等。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不多,造型也多源于青铜器,装饰也多采用云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形式。 魏晋至宋元是金银器物占据主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的种类应有尽有,又以小件饰物和生活用具为主,其中首饰多为金器,生活用具多为银器。此时还出现了具有西亚风格的金银器,如盘、壶、高足杯。其中有唐一代,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及数量均达到了高峰。当时出现了许多官营或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并普遍使用捶揲、浇铸、焊接、切割、抛光等工艺,器物类型包括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及首饰等。纹饰华美富丽,以鸳鸯、鹦鹉、狮纹为主。宋代,金银器已普及到民间。当时的金银器造型古朴、文雅,常见纹饰有写实的花卉、瓜果纹,其上常刻有款识,多为打制器物的匠户商号,少数为年款或所有者的姓氏。与器体大块平面相适应,捶揲、线刻而成的花卉、珍禽、瑞兽、人物及诗画故事成为流行的装饰。
相对而言,明清金银器逐步趋向衰弱,但在集中表现金器所象征的高贵与权势方面,却达到了惊人的成就。清新活泼的造型、流畅富丽的花纹已难得一见,而代之以金冠、发钗、金钏、经匣、佛塔等,形制之巧,装饰之精,工艺之绝,仍体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明代金银器广泛使用了金掐丝镶嵌宝石工艺。
同其他器物一样,对金银艺术品的鉴赏也应从器物的造型、纹样、
工艺和色彩等方面入手,还要对古人的生活和审美情趣有所了解。 国内金银器的收藏主要集中在陕西、镇江和辽宁等地的博物馆,国外以美国、日本和瑞典的馆藏最为集中。由于金银器本身货源有限,又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所以金银器的拍卖市场始终没有形成大气候。国内很少举办全是金银器的专场拍卖会,拍卖数量寥寥无几.
关于唐朝时期金银器:
金银器是以贵重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由于唐代金银器同明代家具、秦汉漆器一样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唐朝的金银器皿是介绍的重点。在此将金银器分为茶具、法器、盥洗器、食器、饰件、药具、饮器和杂器等八组。 中国至迟在商代(距今3000余年前)出现了金制品。银器则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早期的金银器均为小型的装饰制品,或是人身上的佩饰,或为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最早的金银器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工艺大都来自青铜工艺。
两汉时期,金银制品的数量增多,品种增加,工艺也趋于成熟,基本上已脱离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大多数金银制品仍为装饰品,金银器皿比较少见,直到唐朝以后才有较大发展。从目前所见北朝和唐朝前期的部分金银器来看,其造型、纹饰上都带有萨珊金银器的风格,这显然曾受到波斯金银器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这个时期不仅金银器数量剧增,而且品种丰富多彩。其器型与纹饰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唐在汲取外域文化并融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金银器制作终于形成了独立的民族风格。此外,银器的数量及其制作工艺尤为瞩目。
唐朝以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总体上趋于保守,但是金银制品再次呈现与其他器物相结合的趋势,出现了大量互为装饰的合壁产品,其涉及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
明清时期,宝石镶嵌盛行。但是除了珠光宝气,更加富丽堂皇以外,已缺少唐朝金银器特有的勃勃生气。
唐朝金银器——茶具
金银丝结条银笼子
唐
通高15㎝,厚0.2㎝,长20㎝,重35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笼子由上盖、提梁、笼体和足四部分组成,皆用金银丝编织而成。丝径极细,纹样呈长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状。提梁是用素银丝结为复层,系结于器身两端。盖体稍隆,盖与盖沿的交棱线为金丝盘旋成的连珠。盖中心为金银丝编成的浮屠状装饰物。器足由鎏金银丝盘旋成三个旋圈套,似爪形笼脚,足上部为兽面装饰。该笼出土于地宫后室,是懿宗所赐整套茶具中的一件,这套晚唐宫廷茶具为我国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唐
通高17.8㎝,腹深10.2㎝,重654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器系模冲成型,通体镂空,纹饰鎏金。盖为穹顶,口沿下折,顶面錾饰15只飞鸿,口沿上缘錾饰一周莲瓣纹,下缘饰一周上下错列的破式团花纹,鱼子纹地。两侧口沿下铆有环耳,套置提梁。提梁截面呈扁六棱形,上接银链,银链的另一端与盖顶相连。笼体口沿处亦饰一周破式团花纹,腹壁錾三周20只飞鸿,均两两相对。通体镂空处作球路纹,这种图案在唐代基本定型,后流行于宋代。